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7 道试题
1 . 西汉时,为打通与西域各族的交往,汉王朝采取了遣使劝说、和亲结盟、武力征讨兼而用之的方法,其中的武力征讨既有汉朝发兵直接征讨,更多的则是用“以夷狄攻夷狄”的方法,即依靠西域的兵、粮来制服西域之变。这反映出西汉(     
A.民族政策灵活多样B.固守“夷夏有别”观念
C.丝绸之路正式开通D.大一统国家已经形成
2 . 西汉董仲舒认为,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A.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B.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D.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3 . 秦朝全面废除使用典型的青铜器文字大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大量使用简化的、书写更为便利和效率的隶书作为标准的公文文字。这反映出(     
A.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秦统一后施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官吏是文字改革的主导力量D.小篆以山东六国文字为基础
2023-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设郡县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该制度(     
A.是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完善了三公九卿制度D.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
5 . 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中认为“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奸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这表明战国时期(     
A.商人地位普遍较低B.抑商已成社会共识
C.农业发展受到重视D.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春秋时期的鲁国、晋国以及南方的楚国,存在着“一继一及”的传子、传弟相结合,以及立弟、立幼的制度。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在鲁国“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古之道也。”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分封制最终得以确立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爵位的传承方式多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澳大利亚成立移民部,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1958年的官方宣传册——《澳大利亚需要所有这些人》,继续宣传和鼓励吸收外国移民,并反复强调来自英国的技术移民的重要性,与澳大利亚有着紧密的联邦和家庭联系的英国,为我们提供了易被同化的移民。英国向我们派遣了数十万具有共同背景和语言的人,他们拥有高水平的行业技能和类似的行业标准。1949年1月至1957年9月,在从英国接收的援助移民中122,741名“养家糊口者”(家庭中有工作收入的人)中,只有35,875名是非熟练工人。

20世纪50年代初,“援助通行计划”涉及的欧洲国家已经超过30个,从战后到50年代末的十几年里,英国以外国家的移民约占澳大利亚移民计划的2/3。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的移民来自60多个国家,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工程师、测量师、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物理学家、冶金学家等。澳大利亚人也越来越将亚洲移民明显的种族和文化差异看作种族多样性的一部分。歧视性移民立法的废除,有助于澳大利亚社会整合移民来源,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平等吸收各国移民。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长城抗战后,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该协定(     
A.导致“不抵抗政策”的出笼B.为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打开方便之门
C.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华北地区D.成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导火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掠夺霸占大量土地。奉系军阀10个头目共拥有土地400万亩,仅张作霖拥有的土地就达150余万亩;广西军阀陆荣廷、谭浩明的土地合计占全省的1/3。同时,曾任北洋政府总统的黎元洪、曹锟等人均直接投资不少近代企业,天津工业资本总额的48.7%为军阀官僚投资。这一现象(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造成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10 . 元代在全国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站系统。驿站之“站”是蒙古语Jam的音译,即汉语“驿传”之意,在元朝它往往与“驿”合用,形成“驿站”一词,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元代实现了各民族平等B.中华文明在交融中创新
C.元代地方管理制度完备D.驿站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