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伟大的爱国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两者的相似之处的是(     
A.都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B.中国共产党都起到了领导作用
C.都有大批学生遭国民政府逮捕D.都标志着中国革命划时代飞跃
2024-06-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考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抗日战争期间的某次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此战之后,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此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4-06-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考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7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4 .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这说明清朝(     
机构职能主要表现
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A.统治机构务实高效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统治危机已经初显D.国家疆域开拓巩固
2024-02-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进程
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
(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2024-02-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2024-02-01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197812月)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全会”的名称。结合所学,选择改革或开放任一角度,阐述“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如何实践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4-01-30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开凿这几条运河,有经济的目的,也有政治和军事的目的。东晋南朝虽偏安一方,长江流域的经济却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更显得富庶。……永济渠的兴修还应与伐高丽有关,因为当时已经决定征伐高丽,开凿了永济渠正好便于东征军事的运输。……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既已成为富庶的地区,而扬州更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城市。这样的富庶地区和繁荣城市促使炀帝早日开凿有关的运河,并亲自前往游赏。

——摘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并从运河路线的角度指出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发生的变化。
2024-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期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

材料二   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解除海禁,实行开海贸易,康熙三十八年英国在广州设商馆以后,中英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远远超过葡萄牙、荷兰、法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决定关闭闽、江、浙三处海关,仅留广州一口通商。英国商人很不满意,公然违抗清朝的法令。“洪仁辉事件”后,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限制进出口货物,对外商的活动作出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与英国的扩张政策和对华贸易产生矛盾,英国多次派使臣来华交涉,希望打开中国的大门,但都被清政府予以拒绝。

——整编自李治亭主编《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

材料三   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①②③④中由西班牙开辟的两条贸易路线(写出序号即可),结合所学,分析贸易路线①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最终打开中国大门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经济领域“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典型事例。
2023-07-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近年来美国以各种理由不断“退群”,2017年认为多边贸易协定不符合美国最佳利益,有碍“美国优先”政策,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7年以“节省资金、敦促改革”为由,再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无法有效保护人权”为由,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等。这在深层次上最能说明(       
A.冷战局面再度出现B.美国成为逆全球化推手
C.美国大行极端利己主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