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洛克,1632年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一户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律师和商人。洛克于1652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结识了著名科学家波义耳,且在其科技实验中担任助手。他曾流亡荷兰,参与了辉格党人反对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和复辟天主教的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后回到英国。1690年他撰写的《政府论》出版,书中提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

洛克的人生历程折射出欧洲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75卷引用:湖北省随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民族危机与个人抉择】

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自美洲来到英国,得知严复也因事住在伦敦,便特地前往拜访。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为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二 在开办面粉厂时,荣氏兄弟(指荣宗敬和荣德生)就认定要在市场需求最大的“吃、着两门”中投资兴业。1905年,在面粉厂初步站稳脚跟之后,荣氏兄弟立即向棉纺织业进军,联络同乡资本家,集资27万元,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1907年投产。

——摘自虞和平《荣氏兄弟》


19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面对民族危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请以“民族危机与个人抉择”为主题,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4 .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

材料   在中国政治史上,汉武帝是最重要的制度更张者之一。他接受儒家改制的政治主张,以“王道”缘饰“霸道”,取代汉初的“无为之治”,这成为“汉家制度”的一大改变。这一认识在宏观上自无太大疑义,然而细察儒学在汉初的蛇行灰线,便会发现这一改弦更张乃是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体制建构的结果。陈寅恪曾对儒家的性质作出判断:“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他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儒学影响汉朝体制,首先便是遵循这一路径。

——摘编自李磊《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


请以“儒学发展与政治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历史图片是历史事件的直观反映和记录。下列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百年奋斗历程。

图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图二: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

图三:1928年朱德率部和毛泽东所部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图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

图五: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

图六: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七:1956年各地民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图八: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施“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图九: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任选材料中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片,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至少选取两幅图片,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唐朝与西方的经济贸易联系十分活跃,主要交通线为著名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然后出玉门关或阳关,分途抵达葱岭,再分数道至南亚、西亚北非或欧洲。海路贸易也很活跃,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主要贸易门户为广州,唐朝在此处设有市舶使管理外贸事宜。……陆海丝绸之路主要属于商路,但在政治来往、文化交流方面的意义同样十分重要。这一时期,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引人瞩目,主要有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国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落后于西方列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社会环境条件的配合。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经济内部结构中已经萌发出某些新的冲动,从而推进了民间海上私人贸易的繁荣与海外市场的开拓。而从政治社会环境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当时确实存在着一个相对宽松、多元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包容不同思想文化思考与实践的氛围。入清之后,这种社会环境基本消失了,思想与文化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摘编自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说明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入清之后,这种社会环境基本消失”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民族危亡与个人抉择

如表是中共一大部分代表人物的简要人生经历。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简要人生经历
董必武1919年在上海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纲起草工作。
1934年走完长征路,担任中央党校校长。
1948年,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担任主席。
1949101日,站在毛泽东身边,参加开国大典。
周佛海1917年赴日本学习,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成为唯-从境外赶回来的海外一大代表。
1924年正式脱党并获批准。
1940年任伪财政部长、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1946年被判通谋敌国,处死刑。
邓恩铭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
1925年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7年出席中共五大。
1929年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1931年慷慨就义,时年30岁。
何叔衡1920年冬,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出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根据上述材料,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北洋政府与新社会因素

材料一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份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二   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具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也为未来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政府发行纸币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新的因素不断增长”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

材料一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极其蜕变》

材料二   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因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材料三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唐代考议,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并评价科举制。
10 . 农业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虞、夏到春秋时期,我国农业仍保留了从原始农业脱胎而来的明显印痕,木质耜的广泛使用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已日益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耒耜仍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用铁铸农器大体始于春秋中期或稍前,到了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的普通。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早期文明农业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农业发展与中华早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1-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