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2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玉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政府“设四郡据两关”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中期以后长城沿线民族互动的影响。
3 . 变局·转型

材料一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刊行于1848年,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他介绍欧洲人“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叙述南洋、印度等地时,平球地他详细叙述了这些地方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过程,意在起到自警警人的作用。1866年,总理衙门主持重刻《瀛寰志略》作为京师同文馆的教科书。徐继畬出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增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国际公法、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此后三十余年间,此书不断被翻刻,成为进步知识分子寻求“自强之路”的必选书目。



                  《瀛寰志略》插图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1898年,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梁启超随后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强调大学堂必须“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到1899年,至少新开办学堂104所,分布于17省。1901年,清政府下令“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至1905年, 学生人数从 1902年的6912人猛增到258876人。是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材料三   中国话剧的早期发展状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浪、外国戏剧作品的译介极大地鼓舞了有志之士积极从事创作,话剧文学空前繁荣。胡适的话剧《终身大事》中,女主人公“孩儿终身大事,孩儿应该自己决断”的呼声响彻云霄。三十年代,曹禺的话剧《雷雨》更是取得轰动性的效果。此剧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生相,与都市中“各阶层小市民发生关联,从老妪到少女,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
三四十年代,抗日题材的话剧逐渐增多,有章泯的《东北之家》、田汉的《扫射》、许幸之的《最后一课》等。其中《放下你的鞭子》一剧,描写东北沦陷后一位老汉带着女儿流亡卖唱为生。父女俩涕泪交流地诉说了日军入侵、家乡沦亡、自己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悲惨遭遇。观众看完后群情激奋,爆发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此剧还曾赴美演出,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赞誉。

(1)阅读材料一,概述徐继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作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清末教育的发展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给两段材料分别拟定主题,任选其中一个说明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4-01-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长征精神。

材料一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材料三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地掌握了进入空间的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步发展成为由多种型号组成的大家族,具备进入低、中、高等多种轨道的能力,入轨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探索浩瀚宇宙搭建了“天梯”。

(1)阅读材料一,任选两点内涵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在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人”称谓始见于楚汉相争之时,其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随着西汉政治、文化和族源历史整合的推进,到汉武帝时代,与“诸侯人”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汉人”完全被融政治、文化、血缘和族群于一体的广义的“汉人”所取代。在整体意义上完全具有族别功能的“汉人”认同产生的同时,“中国一体”的国家意识也开始凸显。

——刘志平《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1)依据材料,指出“汉人”含义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以行政区划而言,元朝统一后,边疆和内地在管理上存在差异,但又有相通之处。内地设立州县,云南也实行州县制,但普遍用土官任职;藏族地区未采取行省制度,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设官命职、开辟道路、建立驿站、清查户籍等等。汉、唐等前代中原王朝尽管一度也拥有广袤的版图,但是这样的版图维持时间并不长久,控制手段的不足和外患的存在加剧了边疆离心倾向。而元朝未发生过某一地区脱离统治的情形,它稳定统治了中原和边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辽阔的版图。

——摘编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


(2)依据材料,概括元朝大一统国家的治理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①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我们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规定的民族政策,与沽基族首领结盟修好;并使老伍族中立;对受蒋介石特务支持利用,不断袭击我们的罗洪族,则反复说明我们是帮助少数民族求解放的。就这样依仗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安顺场渡口。

——《刘伯承回忆录》(1981年)





19355月,为顺利通过彝族区,中革军委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③长征亲历者黄镇于19355月创作《红军彝族游击队》,描绘了红军长征进入彝族地区,得到彝族沽基家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3)分别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依据史料,说明其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

以下表格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开展的民族工作。

序号史事
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由国家整理出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8年,新疆仅有1个民航机场、9条区内航线。2014年,已建成运营16个民航机场,开辟了155条航线,成为中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开通航线最长的省区
截至2014年底,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依托援疆省市累计引进各类合作项目6482个,到位资金8277亿元
截至20159月,新疆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0
2012年至2022年,在中央支持下,西藏接待旅游人数从1058.39万人次增加到3002.7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26.48亿元增加到407.07亿元
截至202311月,西藏累计建成5G基站超8700个,发展5G用户184万户,实现所有乡镇5G网络全覆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史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4-0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世纪70年代以前,“稻作起源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印度”的观点在世界农业起源研究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在以下遗址中分别发现了栽培稻谷


——依据郑云飞《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


(1)依据上图,指出这些栽培稻谷遗址分布的时空特点,并分析稻谷考古的历史价值。

书院是古代一种民间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萌芽于唐中叶至五代之时,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北宋时期,书院兴办出现热潮。长江流域造纸业发达,江南成为重要的产纸地。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全国有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三个中心均分布在长江流域,这些都使得长江流域的书院的数量远超其他地区。到了南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变化,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长江流域各地纷纷创办书院,理学家纷纷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如著名理学家朱熹主持江西白鹿洞书院。整个宋代的书院建置数目表明,长江流域的书院数量已占全国总数的74.43%,黄河流域仅占3.25%

——摘编自朱汉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长江流域书院发展的原因。

1914年,卢作孚第一次乘船去上海,发现宽阔的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轮船几乎都悬挂着外国国旗,却很少看见中国国旗,心里很不平静。1925年,他在重庆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在长江流域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1935年就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了长江上游。

193810月武汉失守后,距武汉仅300公里的宜昌便成了通过长江三峡撤往大后方,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之地。从南京、武汉等地转运到宜昌的8万吨物资、10万难民急待入川。这些难民中,有不少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和在校师生;堆满两岸码头的机器设备都是从上海、南通、南京、武汉等地工厂企业拆迁转运到此的。为完成宜昌撤退任务,卢作孚亲自坐镇指挥,调集民生公司所有船舶,冒着日机轰炸危险,经过40天昼夜兼程,抢在宜昌沦陷前完成了撤退。

——摘编自周凝华《民生公司在抗战中的作用》等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创办民生公司的原因,并分析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发展航运业的历史意义。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某班同学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展项目学习,搜集到以下邮票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上海浦东》

③《长江经济带》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克无数技术难关,1957年建成通车。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邮政于1957年发行以上纪念邮票。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为展示浦东的建设成就,1996年,中国邮政发行大套特种邮票。以上邮票的“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主要用于接特纳国外投资者兴办各类制造业。2016年,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种邮票,以上邮票主题为“共抓大保护”。

(4)任选两张邮票(写出序号即可),结合时代背景,说明长江流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2024-01-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     
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8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 15﹣17 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2023-08-0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研究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利簋说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利乃作篡者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用以纪念先祖檀公)”。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用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利簋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120日(甲子日)。
②“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朝觐年班和联姻政策。

材料三   

   

材料四   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这反映了那个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2018年,中国某大型企业实验室悬挂的标语写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一标语弘扬了自主创新精神。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①②能得出什么结论。简述专家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3)从材料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三则史事进行说明。
(4)分别简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出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
2023-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每日镜报》与法西斯相关报道

材料一   《每日镜报》是英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小报,内容上以社会新闻为主,具备偏向大众化的内容和受众定位,对德国法西斯的报道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对法西斯的认知。

材料二   有人选取二战初期《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进行抽样研究,整理出其报道框架如下

《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框架   

报道框架报道内容(侧重)
“侵略—抵抗”框架凸显法西斯德国的对外侵略行径,强调英国政府或第三国政府对德国最新举动的表态,表明抵抗侵略、绝不屈服。此类框架多见于对法西斯德国政府的官方表态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中
“压迫—反抗”框架法西斯德国政府对国内进行压迫,包括德国犹太人、工人、妇女、儿童等多个群体,例如,德国要求流亡在外的德国犹太人回国服务军事工业、要求母亲尽可能多生育来为政府提供更多劳动力,而这些呼吁均未得到积极的反馈
“分析—披露”框架大多报道德国法西斯领导人先前不幸的个人经历、自身扭曲的心理状况,甚至是经医院诊断的精神疾病
“宣传—回击”框架列举法西斯德国政府进行虚假宣传的言论,并逐一揭谎回击。在驳斥谎言时,引用英国政府、第三国政府的表态,列举与德国法西斯政府言论相悖的事实性证据,及德国内部反法西斯势力的广播

——摘编自王行广《〈每日镜报〉二战初期对法西斯报道的框架分析》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框架。
2023-07-2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