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5 道试题
1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2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45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政府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并特别规定“凡云南攒造黄册,除流官及土官驯熟府分依式攒造外,其土官用事边远顽野之处,里甲不拘定式,听从实编造”。这表明,明初云南(     
A.拥有一定的自治权B.赋役标准异于全国
C.受中央政权的重视D.基层管理较为混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6次组卷 | 7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2024-03-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材封面、编者的话及目录节选。


材料二   教材部分内容节选:《报国仇》歌、《我是小侦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共“胶东国防教育委员会”于1938年八月初版的《国防国语课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防国语课本》内容是围绕哪几方面来编写的,并概括其编写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防国语课本》的历史作用。
2024-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上)》插图



(1)观察上述图片,指出上述四幅图片分别涉及的历史事件。
(2)任选2-3个图片,提炼其蕴含的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下图是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卷子前边有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的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长老菩提说法的故事。经卷首位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印刷清晰。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将其掠去,该卷子现存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卷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不仅私人编纂的几部科技著作在各自领域具有总结性,朝廷为标榜“文治”,也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主张,简要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024-02-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从发展趋势看,存在着两个互相矛盾而又互相连接、互相制约的过程,一个是从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本质上不是互相结合,而是互相排斥。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后者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

——摘编自李时岳《近代史新论》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沉沦与上升”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合理。)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时局图》有很多版本,作者谢瓒泰在《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中说:“1899年7月19日,我制作并发表了一幅政治漫画‘远东的形势’。这幅漫画许多外国画报都刊登了。……。”图中用犬、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 图上还有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天下大乱》发表于2023年12月德国杂志《西塞罗》,图中的鹰代表美国,熊代表俄罗斯,龙代表中国,小字部分意思为“为世界新秩序而战”。


(1)指出图一与图二中国外交地位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两位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