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降,欧洲国家与社会从基督教世界中逐渐显现出独立的力量,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写道,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之后,阅读不再是经院学究的特权,也不是王公贵族的奢侈消遣与学者的专属领域,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9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宣扬西方图书馆事业,提倡新建公共藏书楼。
1898京师大学堂建立,拟定《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
1902清政府颁行《钦定学堂章程》,成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还仿照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订了—整套规章制度。
1903《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藏书机构为“图书馆”,是官方文件首次使用“图书馆”这一名称。
1912教育部公布《民国教育部职令草案》《教育部官制》,认定通俗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司执掌的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注入了一股突然的加力,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仓促面对一个新世界。下列符合“新世界”特征的是
A.世界多极格局迅速形成B.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C.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D.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下降
2021-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4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正在走向终结”,而未来所开启的则是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之所以有这样的断言,是出于对人类所发现的经济学规律和理性逻辑的信心,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趋势的信心。这表明新的全球化是以
A.各国经济完全开放为前提B.西方世界理性精神为基础
C.全面突破传统模式为核心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依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六科、都察院都负有监察、谏诤之责,但互不统属。六科侧重对皇帝的规谏,都察院侧重对百官的监督。雍正帝以明末“延论纷嚣,(六科)给事中以无所隶属益得态情自律”为由,下诏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由此可知,雍正时期
A.监察机构面临职能转型B.中央集权受到谏官威胁
C.君主专制呈现加强趋势D.清朝封建统治走向没落
6 . 阅读下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是
A.户籍管理的放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宗法影响越来越淡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D.全球化趋势加强,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小布什政府推动新加坡议题,奥巴马政府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们推动的“高标准”规则内容大致相同,都包括市场准入与竞争、外资的保护和服务业开放等规则。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B.全球经济良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新动力D.世界贸易自由化壁垒进一步减少
8 . 如图数据反映美国1960年和1995年汽车产业的生产分布状况。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A.科技革命的影响力减弱B.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C.美国汽车产业逐渐衰退D.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
2021-05-0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宽扬中国历史“停滞论”,这种理论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鼓吹“中国社会亚细亚的停滞性”,宣扬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必须打破循环,中国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只有依靠外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赵庆云《中国历史“停滞论”辨析》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紧扣材料信息和主题,逻辑严谨,论证全面,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即中央派遣的官员)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唐代政务裁决的中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嬗变B.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C.中书门下掌握了决策权D.三权分立原则的完善
2024-04-11更新 | 63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