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宽扬中国历史“停滞论”,这种理论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鼓吹“中国社会亚细亚的停滞性”,宣扬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必须打破循环,中国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只有依靠外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赵庆云《中国历史“停滞论”辨析》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紧扣材料信息和主题,逻辑严谨,论证全面,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即中央派遣的官员)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唐代政务裁决的中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嬗变B.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C.中书门下掌握了决策权D.三权分立原则的完善
2024-04-11更新 | 63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多数村落的农作物种类为粟和黍,只有淮河流域的贾湖遗址中发现有水稻。仰韶文化中晚期,水稻种植向北扩展,中原不少地方的考古遗址中都发现了稻作遗存。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B.奠定了南稻北粟格局
C.催生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推动了农耕文明进程
2024-03-2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4 . 20世纪初,革命党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武昌起义后,许多革命党人又认为“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然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以民国纪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B.革命党派系斗争激烈
C.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D.民族民主观念的进步
5 . “中华”—“中华民族”

材料一   《晋书·桓温传》记有东晋大将桓温的一段话:“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权幸扬越。”《十六国春秋》记十六国时原西晋旧臣贾坚仕于前燕,(东晋)士子荀羡劝说贾坚说:“‘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强则附之。’”贞观时,给事中杜楚客在谈及北方突厥时云:“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唐律疏议》规定:“造畜蛊毒,所在不容,摈之荒服,绝其根本,故虽妇人,亦须投窜,纵令嫁向中华,事发还从配遣。”

材料二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华民族观”。梁启超认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在于本国,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究我之此论,其将唤起我民族共同之感情,抑将益增长我民族畛域之感情。”

(1)指出材料一中“中华”一词内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观”。
2024-02-01更新 | 292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安徽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6 . 下图所示为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曲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提升第一产业就业率B.第二产业对就业贡献最大
C.经济体制改革使就业结构趋于均衡D.第三产业就业率增速迟缓
2024-01-31更新 | 31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罗马部分官职“任职者身份规定”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此时的罗马(     
官职设立或改变时间任职者的身份规定
军政官前445年无论贵族还是平民皆可担任
财务官前421年由2人增至4人,并对平民开放
执政官前367年两位执政官之一须为平民担任
前342年两位执政官皆可由平民担任
大祭司前300年由4人增至9人,所增加的职位由平民中选出
A.平民参政促使民主制度形成B.贵族特权受到政治体制制约
C.对平民开放的官职权力较小D.平民和贵族政治权利已趋同
8 . 从贞观至开元的一个多世纪里,定居西域的康氏,其墓志铭书写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郡望从康国改为内地,埋葬地点亦由临近康国之陇右(如武威)改为中原(如洛阳),而且悄然奉周朝康叔为其得姓始祖。这种变化(       
A.缘于边疆民族不断内迁B.反映了族群认同的加强
C.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D.体现了唐朝疆域的扩展
2023-09-28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9 . 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
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
2023-11-30更新 | 912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陶行知与朱经农共同编写了《平民千字课》,作为推行平民教育的教材。教材共有三套,课程主要内容是识字。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课读书第二课报名第三课平等
我也来
你也来
他也来
农人 工人 商人
大家来
来读书
我来报名
我姓万
名多识
今年十五岁
住在万家村
你是人
我是人
不分贫与富
不分卑与尊
同是中国人
人人该平等
第五课   读书好第六课   工读第七课   自立
读书好   读书好
读书不分老和小
你读书   我读书
大家读书要趁早
会写信 会记账 会看报
知识才能思想也都好
你读书   我读书
大家读书知识高
你作工   我作工
大家努力生产丰
又工作   又读书
每天作完工   读书一点钟
依赖人的人
不算是好汉
我自己的事
应当自己干
流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摘编自刘学英《浅析晏阳初平民千字课》

材料二 1989年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已经到达终点,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在2014年的专著《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中说道:“政治的发展永远是进行时,每种制度都需要演变,因为世界变化很快,国内国际形势都如此。政治体制也需要演变。因此我不会对中国或美国做关于未来的预测。”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等

材料三 人类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战与和、乱与治、分与合、危与安等重大抉择,各国唯有从人类命运与共的前提出发,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平等互鉴、携手共进,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摘编自曲柏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民千字课》的特点并简析其时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山观点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公民教育的认识。
2023-09-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