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8月第一次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23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墓室中有刑渠哺父、董永事父等孝子图,这些孝子在生前并未得到官府表彰。东汉时期,不仅史书中记载了官府表彰孝子的情形,部分孝子的事迹还被官府绘制成像册供人传阅,用以训诫民众。这表明东汉时期
A.以孝治国理念缺乏社会基础B.察举选官制度臻于成熟完善
C.农耕经济发展重构丧葬传统D.儒家伦理政治化的趋势明显
2022-04-16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徽州乡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其中宅地由业户共业,少则二股,多则几十股。宅地细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卖出以获现金,不动产之土地股权可转换为金融货币财产。这一现象
A.源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B.造成徽州宅地资源严重稀缺
C.违背社会发展主流趋势D.体现民众经济生活的创造性
5 . 该图是195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绘制的国际贸易图。该图
A.体现英美共同主宰国际经济B.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
C.全面反映了全球的经济活动D.表明全球化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初沿用明朝学制。1725年,雍正帝在中央最主要以培养官僚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官学国子监设管理监事大臣,直接向皇帝负责,且还招收部分留学生。乾隆年间,增加了一些实学教学内容,如水利、算法等。鸦片战争爆发后,有识之士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革新运动,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次次变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建立了京师同文馆,并开设了英文、算学、化学、物理学、医学等学馆;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该学制分作三段七级,全面引进西学中的自然科学,教学上打破了封建教育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解、运用和实践。1905 年,清政府废国子监,设学部; 1906年各省设提学使司,府州县设劝学所,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摘编自胡庆华《清朝学校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普及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教育部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举办季节性小学或设早班和晚班,以广泛吸收工农子女入学;各地还可举办半日制和巡回制的小学,以便于人口分散地区的儿童入学。1953年,教育部又提出:“在工矿区、城市、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地发展公立小学,农村提倡民办小学(包括完全小学)”,除举办集中的正规小学外,还可以办分散的不正规的小学。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明确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此同时,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目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正在积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并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国朝着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趋势和方向高歌猛进。

——摘编自王慧 、梁雯娟《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学校教育制度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导致该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2022-04-2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1972年8月,中国从反对肢解一个国家的原则立场和国际法规范出发,在安理会投票否决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推荐接纳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原因是印度军队尚未撤出东巴,巴基斯坦的9万战俘和3万平民尚未按1948年的日内瓦公约约定被遣返本国,战争状态尚未结束。此举
A.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改变了全面冷战的国际局势D.表明中国发挥了大国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降,欧洲国家与社会从基督教世界中逐渐显现出独立的力量,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写道,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之后,阅读不再是经院学究的特权,也不是王公贵族的奢侈消遣与学者的专属领域,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9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宣扬西方图书馆事业,提倡新建公共藏书楼。
1898京师大学堂建立,拟定《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
1902清政府颁行《钦定学堂章程》,成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还仿照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订了—整套规章制度。
1903《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藏书机构为“图书馆”,是官方文件首次使用“图书馆”这一名称。
1912教育部公布《民国教育部职令草案》《教育部官制》,认定通俗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司执掌的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注入了一股突然的加力,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仓促面对一个新世界。下列符合“新世界”特征的是
A.世界多极格局迅速形成B.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C.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D.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下降
2021-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