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謇“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 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 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 . 据清朝《海关关册》统计的丝织品输出状况如下表
1860年1879年1889年1894年
纺织品出口值(万海关两)212.38449.90717.50841.55
全国出口总值所占的比重5.34%6.22%6.57%

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丝织品仍然有较强竞争力
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资本主义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 .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主要意图是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
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
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
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2017-09-08更新 | 57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试题1
4 . 中国民主革命虽然历程曲折,但最终取得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辛亥革命的胜利鼓舞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它的失败……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阅读下列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甚至蒋介石也遵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做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德]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果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观察”辛亥革命所体现的历史观。
(2)据材料二,指出两次革命在地域分布上的异同。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一切预料”的原因。
(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综合上述材料,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7-09-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两宋时期,理欲(义利)问题成为理学家们探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在市场规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理学的产生,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一批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经世意识的儒生对那时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反思。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三   在对经济利益求取的认识上……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提出并论说了求取利益行为应限定在遵从“天理”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地将经济生活和道德世界有机联系起来,平衡了德性对功利的强势境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价值导向。

——尤吾兵《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经济伦理思想,并指出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探讨理欲问题呈现的主要特点。
(4)德国经济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说:“事实上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经济不仅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而且也是由人来决定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研究古代“理欲”问题的现实意义。
2017-09-0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这一“羁縻政策”(  )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2017-08-24更新 | 1604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三台县塔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补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吐鲁番各地的税收,足够供应整个西域地区军资、行政费用的需要;当时有人一次就买丝25公斤、金0.5公斤,也有人一次买香料286公斤。这一记载反映出唐朝时的吐鲁番(  )
A.成为西域军资、行政中心
B.盛产丝、金、香料等物品
C.成为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
D.收税成为行政事务的中心
8 . “帝”本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商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文武帝、帝乙、帝辛,王名加“帝”从实质上反映了(       
A.商朝晚期神权政治的色彩开始淡化B.伴随社会变化商朝晚期王权的加强
C.奴隶社会后期的政治制度发生剧变D.此时社会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7高一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9 . 1958~1964年期间,苏联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没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行政命令D.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个体劳动者发展
2017-08-10更新 | 86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甘地)。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为英国“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的目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盐游行”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材料三中的“独特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