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3)材料三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2017-05-2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A.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C.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D.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3 . 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经历了由美苏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在经济领域的深入发展,欧盟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日益举足轻重。

——《欧盟外交: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

材料四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

(1)据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反映出欧洲联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4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足: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合理继承了人类知识的哪些精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的性质?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方式,最终何种方式夺取政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史实。

2017-05-1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简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振兴中华,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有何历史贡献?

(2)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在辛亥革命失败后能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斗争方略。请结合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其标志性成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奋斗,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4)2016年,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据此,请谈谈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出现繁荣B.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
C.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D.国家钱币规范化
2017-05-08更新 | 1038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
7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世界人物史册上,牛顿总是毫无意外地名列前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牛顿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摘编自刘畅《基于历史解释的牛顿再认识》

材料二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在一定时期内,使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些中心概念和发展方向发生了确实是极富创造性的转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牛顿从来都没有把物质世界完全的与上帝分开,他也从来没有把玄妙、神秘的色彩从他对自然的认识中完全肃清,他毕生都在找寻并信仰上帝的秩序和理性。牛顿是自然神论的重要代表,这一定程度上把牛顿从对宗教的信仰引向了对理性的崇拜,使他的思想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他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畅《基于历史解释的牛顿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力学成就。举例说明“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科学成就在思想领域引发的深刻影响。

(3)牛顿一生行走在科学和神学两大殿堂之中。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理解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10 .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