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融,因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建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资产阶级的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据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巴黎公社革命领导人发布了《告法国人民书》和《全国组织纲要》,宣布了公社的目的是巩固社会主义共和制,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社的自治联合。同时,巴黎公社的领袖为保证公社人员的社会公仆本色,“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再者,公社在关于取消燕职兼薪的法令中,明确指出了公社公职人员均应被给予足够维持生活的报酬,但是取消了兼职薪金。当发现有人有盖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倾向时,公社负责人及时指出:“不要忘本,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然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此外,公社取韩了寄生在国家中的一些非生产性活动和一些以拥有公权力为蕴利的官员…只领取工人的工资。

——摘编自雷建红《毛泽东对巴黎公社原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的主要原则并简评其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19世纪后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2022-07-22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由于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群所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他们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期盼速成近代化的急躁思想。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进步思潮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自画像,《后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现存最早的自画像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此画是以描绘具体事件为主的群像画。元代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通过环境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受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波臣派曾鲸在继承粉彩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大多数画家的立意构思都将“我”的因素融进大自然,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和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无关系。

——摘编自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女性在画作中对自我的表达极其有限,其写真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纷纷开办女校,中国第一批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诞生。民国时期学习西洋美术,训练学生人物写生,自画像成为了当时女性表达自我、书写个人精神的一种图式。在近代女画家谱系中,郁风是以女杰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郁风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抗战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战士,其自画像《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富有冲击力和紧张感,表达了处于民族危机中画家本人所蕴含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摘编自彭哲敏《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性自画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8-01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教皇和皇帝的大一统理念在宗教和世俗的两个层面上不断地发展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的西欧逐渐地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政治区域化。由于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民族国家到15世纪已出现。与此同时,西欧各种区域化的政体之间缺乏任何法律或权威的制约,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跃来越频繁。《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63条规定“巴塞尔城和其他瑞士各州同过去一样享有充分的自由,并解脱同帝国的关系,因此它们在任何方面都不须服从帝国的法庭或判决。”《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在确定王权在政治上的正统性的同时,对另一种政治实体也予以法律上的承认。该条约的第6条规定“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选侯、邦君和各邦……应完全恢复他们在一方或另一方过去所享有的,或是可合法享有的教会或世俗领地上的一切,即使在此期间作出了任何相反的更动。”第64条则确定“为防止今后在政权国家内产生任何争端,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乱。”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汉密尔顿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被称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这一报告包含了“工业立国”战略。主要包括: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需的原料;限制改良机器的出口等。由联邦政府承兑旧公债和发行新公债,以及设立国家银行。建国后,美国政府就通过了1790年专利法,并于1838年成立了专利局,明确规定“保证著作家和发明家对于其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和文化艺术的进步。”美国还通过法律与判例来确立相应的契约规则、企业规则、竞争规则和劳资关系规则。美国政府通过赠与土地.授予征用权、拨款等手段积极鼓励私有企业进行公路、铁路、机场、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当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国民经济。这一报告“几乎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份预言书”。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使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得以实现,但国家仍处于经济千疮百孔、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的困境之中。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独立、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亟需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期在大工业经济的基础上逐步迈向社会主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然而,无论在什么国家,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可能一下建成,新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想实现工业化,更是难上加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在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快速建成社会主义,这无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周红《试论陈云对苏联援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考与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立国”战略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美国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6 . 新加坡的历史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求独立、谋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辉煌过后,大英帝国逐渐衰落,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也在冲击着英国的地位,使得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雪上加霜。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理自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拥有的“特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独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的具体内涵。
2022-06-17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50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建立“东亚新秩序”是不可动摇的国策。但是美国的对日政策建立在维持现有国际秩序、阻止帝国的崛起和在东亚的扩张的基础上,旨在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日本的政策与此有本质冲突。在经过长期的紧张与和缓的交替之后,两国意志的碰撞将最终发展成战争。这可以说有历史的必然性。只要美国不改变对日政策,局势将强迫帝国来到这样一个时间点,此时除了诉诸战争,别无其他自卫的方法。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和平而向美国做出让步,哪怕是从目前的立场稍微后退半步,美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地位会让它要求日本后退十步百步。最终帝国将屈服于美国所提出的任何要求。

——摘自194196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参加御前会议发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主张对美国作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对美政策的影响。
2022-08-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国王常因为增加薪税与议会发生争论,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查理一世在1629年解散议会长达11年。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已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世界通史》


(1)“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材料2   光荣革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以后……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英国的制度怎样变迁的?

材料3   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3)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4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从此,世界天平开始失衡,西方迅速崛起,东方加快了没落”。


(4)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的表现。
2022-08-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根据材料图表内容划分法制建设阶段,并概括每阶段的成就、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时间通过的法律文件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195754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共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730多件
1978—1992《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行政诉讼法》等230多个
1993《公司法》《产品质量法》
1997《合伙企业法》
1999《合同法》《个人独资企业法》
2001—2010《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
2017-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2-08-2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