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出处
清政府的官制改革引进了诸多新因素,其颁布的许多章程,如《各省谘议局章程》《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钦定宪法大纲》等都一定程度体现了宪政的推进,促成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北京政府组织系统(1913年)除特任官外,行政官员又分成三级九等:第一、二等为简任官,由总统任命;第三至五等为荐任官,由所属长官推荐给中央政府任命;第六至九等为委任官,由各所属长官直接任命白寿彝《中国通史》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的原则。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从表中任选一个角度,围绕“官员的选拔”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

材料二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386亿斤。然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却由明朝的1193斤/人下跌至晚清的737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到晚清时期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并简析当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4 . 明清时期,杭州、嘉庆、湖州地区“田收仅足支八个月之食,其余月类易米以供,公私仰给,惟蚕是赖。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对当地来说“待到(桑蚕)收获之际,公私偿责(债)而场遽空者,十恒七八”。这表明当时这些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趋于瓦解B.地主封建剥削的程度加大
C.家庭副业成为重要收入来源D.赋役征收货币化趋势凸显
2023-11-0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各大公司在“联合起来对付美国巨人”口号下,签订合作协定,同美国资本展开竞争。联邦德国资本积极打入美国市场,报纸鼓吹“真正的伙伴关系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必须“加强德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来对付美国的挑战”。这反映出(     
A.德美外交关系的恶化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C.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初期,大夫田氏家族代齐而立,晏子认为“有德于民,民爱之”;庄子则评价“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反映出(       
A.仁政理念得到认同B.齐国由此走向衰落
C.社会转型趋势加强D.儒道思想逐渐合流
2024-03-30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所开创的一系列崭新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商周时期制度文化的变迁。西周初年,所推行的封邦建国制度和一套颇为严格的宗法制度,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除此之外,王国维先生还曾指出:“同姓不婚之制,实自周始”,随着先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王氏的论断已逐渐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殷周之际,制度文化方面,在商代天帝崇拜观念逐渐淡去的同时,独具现实关怀和实践理性的礼制文化日臻完善,“周之文化,以礼为渊海”。西周时期,逐渐实现的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其价值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西周制度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摘编自周书灿《论周初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   周秦之际,国家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周政、秦政这两种“治道”对周秦以后的制度变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厘定出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并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礼治”原则。秦统一后,经过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继续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路线。据学者指出,西周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确立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族权与王权的二元结合体制,而“周秦之变”,变的就是作为国家社会二元一体基础的西周宗法制,从而使国家从宗族的躯壳中挣脱出来,建立起独立的政治系统。

——摘编自代云《黄河与中国历史上的周秦之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制度建设的措施,并指出殷周之际制度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变在政治上的表现,并指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二战后独立的非洲国家“通常包含了讲不同语言的族群,同一族人往往被划分在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内。同时,这些国家经济上欠发达,依赖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自我管理的经验。迅速走向独立增加了这些非洲国家的困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B.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C.美苏冷战带来的恶果D.多极化趋势造成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欧盟首脑会议确认首批欧元区成员国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随即表示“欧洲政治和经济统一的总趋势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同时希望“欧盟开放他们的经济而不把他人关在门外”。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经济多极化最终形成B.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C.国际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D.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2023-10-0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易会,主要输出如粮食、糖、花生、生丝、棉纱、瓷器等中国商品,以增加财政收入,广州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嘉靖《问刑条例》律令仍然以严刑峻法惩治违禁下番者。从1757年始,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实行十三行贸易体制。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15671644)》等

材料二   19574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火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