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     
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             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             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     


阿红军亲又亲。
红军阿仡鱼水情。
红军北上打日本。
阿仡盼望早回程。

——贵州仡佬族民歌

老鹰急急地飞翔。
红军队伍……
经过我的帐幕。
他们亲热地对藏胞说:
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

——四川藏族民歌

天兵飞渡金沙江。
纳西穷人见太阳
纳西人跟着闹革命
管理江山来做主

——云南纳西族民歌

A.中央苏区军民鱼水深情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
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     
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
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
4 .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5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讲史小说

材料一   讲史小说大约兴起于北宋,在元明时期进入鼎盛。作者借用“讲史” 形式创作小说,以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讲史小说。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第八十二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魏蜀吴建立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

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讲史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内容举例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7 . 甘地与民族解放

材料一   甘地认为,英国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工业文明导致了损人利己的疯狂行为,使人精神堕落。甘地发起了手工纺织运动,提出“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人民穿”。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对甘地的报道多是翻译外国文章,对甘地以赞同、景仰为主。

193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阶段开始,中国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和旅居印度的学者,撰写大量文章,指出不合作运动中上层只顾自己利益,不同教徒存在矛盾,反英力量分散,无力抵御英国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文章,呼吁印度无产阶级夺取革命领导权,只有“破碎‘非武力抵抗’和改良欺骗,革命才能更扩大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民众将不抵抗比同于甘地的非暴力。有报刊指出“中国的不抵抗主义仿效甘地非武力抵抗何其相像”。西安事变时,西北军打出“我们要做中兴的少康(夏朝君主),不做亡国的甘地”的标语。

1938年,中国报纸报道了甘地捐助中国救护车的消息,称其“为国际社会向中国表示同情之新例证”。1939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甘地同情我抗战》,报道甘地呼吁印度全国向“为世界主持正义而战之中国人民加以救济”,共产党《新中华报》发表《可贵的同情——甘地向印人呼吁援助中国人民》一文。

——摘编自唐文权《甘地两次不合作运动在当年中国的反响》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甘地发起手工纺织运动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解读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2024-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一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美国认为日本“严重地影响到美国和其它大国在中国的前途和事业”。上述事件的影响有(     
①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加剧   ②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
③激起了中国各界的反日斗争   ④欧洲丧失了世界优势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9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专家认为“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支拓荒队”。该观点(     
A.说明地中海各文明之间相互影响借鉴B.强调两地都以工商业为经济基础
C.可以在科技和文字方面找到史实依据D.肯定了两地最早创立的民主政治
2024-05-0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09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