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5 道试题
1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自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利权的事实进行批判。

——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昨日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宏伟目标。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数1086所,远超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每1.63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设施、每万人拥有馆合面积约292平米、年度文献购置费将近1.4亿,电子图书总量遥遥领先,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圳“图书馆之城”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总分馆体系。2022年底,宝安、罗湖等区纳入区级总馆垂直管理的基层图书馆有146家,街道图书馆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已过半数。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还体现在新型空间建设与品牌活动培育。“南书房”是深圳图书馆打造的经典阅读空间,在其示范影响下,大批公共阅读新空间涌现出来,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了全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0多年来,一大批有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得到培育,“爱阅”融入了市民生活,书香成为了深圳底色,深圳赢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如今,“图书馆之城”的理念、构想与实践由深圳开始辐射国内,广州、东莞及中西部地区等都开展了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

——摘编自李国新《“图书馆之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深圳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影响。
4 . 民族一统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致力实行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在内的真正大一统。对大一统理论体系的构建,董仲舒可谓居功至伟,董仲舒曾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阐释了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社会理想,注重华夏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了理论依据后,汉武帝就以实际行动外事四夷。

——摘编自邹国力李禹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源:以西汉武帝时期族群整合为研究对象》

材料二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汉武帝泰山封禅)泰山石刻文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大一统”理论体系的内涵并简述汉武帝“外事四夷”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外事四夷”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基督教诋毁非洲历史、亵渎黑人尊严不同,伊斯兰教最大限度地维系了非洲习俗和制度完整性,其倡导止恶行善、施舍济贫、和平安宁及平等观念,为非洲人提供了莫大的心灵安慰,使伊斯兰教在非洲得以迅速传播。在前殖民时期,非洲已经形成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传统宗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近代以来,交通的发达使得穆斯林人员深入到过去所不能到达的地方。随着贸易商路由纵贯撒哈拉沙漠改为沿着西非沿海,穆斯林人数开始增长。殖民者除了利用基督教徒作为殖民扩张的引导外,还启用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作为向导、代理人与办事员。

——摘编自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00—1935 年)》

材料二 在非洲,各个殖民宗主国及殖民地当局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不一,而且同一殖民地当局在不同时期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英国一直坚持与穆斯林合作的态度,法国起先打压伊斯兰教,而将基督教文明的“好处”带给他们的属民。但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展,打压方式已不能运用到整个法属区,法殖民当局倾向于采取拉拢、合作的态度。由于西方殖民化进程的迅猛和伊斯兰教本身的封闭状态,穆斯林集团在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活已处于守势,尽管他们开展了针对西方殖民者的马赫迪起义和哈马利雅运动,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虽然出现了改良主义运动,以抵御西方殖民对其信仰的挑战,但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微不足道。

——摘编自柴玲玲、周海金《论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伊斯兰教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在西方殖民前后得以在非洲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在非洲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6 . “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御中發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注:御中發徵,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谇:斥责;赀:罚;一甲:1344钱;一盾:384钱;除兴:免除征发)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因欠债被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欠款。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赀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里耶秦简编号92352的简文记录了一位叫居臺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上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

(注: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古井出土了3万余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的时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基本横跨了整个秦王朝。这批秦简虽然是秦朝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档案,但丰富的史料价值足以从各角度去填补传统史料的空缺,在研究秦代地方管理制度、社会风貌方面更是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吴广等人误期应该是什么结果?请说明理由。
2024-06-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荚,号为“荚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铸五铢钱,使重如其文,同时严禁私人盗铸。元鼎四年(前113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各种旧币一律销毁,将铜料输至中央铸新币。新币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重量、成色皆有保证,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币制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此后五铢钱大量铸造并长期行用,流通于世700余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影响。
8 . 历史考据初探

小彬同学在观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相关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彬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凸纹玻璃杯·唐
何家村窖藏出土

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
法门寺塔出土

绿琉璃瓶·唐
法门寺出土

玻璃高足杯·唐
新疆博物馆藏

步骤二

史料史料   来源史料   类型史料   信息结论

凸纹玻璃杯
唐何家村窖藏出图土呈淡黄色,口径14.1、高9.8厘米;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是中亚玻璃的典型器。异国情调的凸环纹玻璃碗是从伊朗高原输入的萨珊玻璃器。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唐)王棨《琉璃窗赋》文献史料玻璃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劫国(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甲、玻璃水精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枣,小者如酸枣。”(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史料   类型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彬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

(罗马帝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蜀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请拟写出两个视角。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小彬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请帮助他完成步骤二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填写。
(3)根据上述步骤,小彬同学得出了唐朝的玻璃器皿是由域外输入的结论。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周到西汉,礼制以室中西南隅为尊长所居、祭仪以东向为尊,故都城布局采用坐西朝东的方式;东汉以后,天子祭天之礼成为大典,定制在国都南郊举行,兼须配合举行盛大的元旦朝贺之需要,都城布局遂一变而成为坐北朝南;到隋唐时代,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元旦大朝会的需要”,又设计了以都城中北部的宫城为主体的、对称的中轴线布局。都城布局又影响到州县治所城市的布局。在唐代州(府、军)治所城市普遍实行子城制度,“子城为一州政治核心,政府、廨舍、监狱皆设其间”,其次州、县普遍置立社稷坛。

——摘编自鲁西奇、马剑《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天津开埠后,其租界面积相当于旧城区的8倍。此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通常因政治和军事展开,中心地区多以官府衙门、庙宇和祭坛为中心。近代城市的空间布局明显呈现出了商业化的特点。此外,城市空间出现新城区、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在19世纪末,北方工业中心天津的社会治安一片混乱,天津衙门根本无力控制住局面。而上海的社会问题则更为尖锐,各种帮会组织在上海滩风起云涌。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推动城市空间高效合理的开发。政府将城市区分为不同级别:国家级中心、区域中心等,试图用行政力量推动城市群发展。政府放宽了外贸限制,给予经济特区以对外贸易宽松政策,并允许外资进入投资设厂。对个别城市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就业体制、企业行政机制作出了一些改革,开放了一批沿海港口城市。21世纪,中国城市化由单体城市向大都市和城市群发展,建立了城市新区,崛起了一批城市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城市群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摘编自孙全胜《成因分析及提升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唐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中国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优势。
2024-05-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