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时代(约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的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二 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国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中国观”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中国观”变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水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携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非洲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入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地大事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的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美洲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格)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摘编自[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人类之网一鸟做世界历史》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未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嫌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加深;在经济领域导数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关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联系;在知识文化等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生题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
3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1-13更新 | 365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113次组卷 | 8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材料四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上出现了某些松动……思想文化也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表现出较为大众化乃至出现进步思想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市民文学的兴起,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世情小说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体裁,其特征是“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大众文艺普遍流行,尤其以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代表,推动了民间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早期的进步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反对专制,追求平等。

——摘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2020-12-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摘编自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材料二 明初,理学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直到王阳明心学才出现了重大转折。王阳明主张打破传统经典和理学的束缚,并倡导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明朝后期的李贽更突出地发挥了心学反传统的一面,指出正是由于人们盲目听从“师父之教”,而造成了“独无是非”的沉闷局面。他还声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对讲求实际利益的“私心”持一种认同态度,这使王学的“良知”从抽象的本体进一步变成了个人的、感性的自然真实。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编自闾小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自汉代以来(包括汉代)儒学的发展相关史实,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联合又斗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评价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3)如何理解材料三当中所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请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2020-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文)
7 .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礼仪之邦”之称。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唐代服饰,尤其是唐代女性的服饰更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男装女子


戴胡帽穿胡服的女子


穿半臂长裙披帛的女子


穿广袖高腰裙的女子


材料二   女皇武则天的主政极大的促进了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唐代前期妇女发明了一种“间色裙”,多种色彩相间,对比强烈,往往以红绿、红黄、红蓝为搭配,看起来活泼大方。

——摘编自沐牧《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格研究》

材料三   唐代流行的服饰图案精美繁复,造型多变。其中最为著名的图样有唐卷草、宝相花、联珠团窠纹等。唐卷草经过古希腊的改良后随着佛教东入,宝相花造型是受到佛教的莲花的启迪而成,联珠团窠纹深受西域波斯文化的影响。……唐代儒学地位日渐衰微,封建礼教日益松弛,对女性的束缚大大减轻,再加之受西域文化的冲击,女性服饰中出现了U型领、桃心领和翻领,较之传统的圆领更能拉长女性的颈部线条,衬托出女性的温润可爱。

——摘编自《民族融合视野下的唐代女性服饰变化》

材料四   唐代发明了纬线提花织锦技术,发展了齐针、俄针等平绣的技法,夹撷、蜡染、绞撷、凸版印花、彩色套版印花等染色技术也较为流行。

——摘编自刘文娜《唐代妇女服饰研究》

材料五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威尔斯《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唐代女性服饰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唐代女性服饰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朝为例说明服饰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2020-11-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荀子

材料二   “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为西汉统治者所采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历了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劳动力锐减,大都城的人口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普通百姓手中没有余钱,也无余粮向国家缴纳赋税,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反战的情绪。西汉初期主持朝政的几位丞相也都是黄老学派的拥护者,譬如曹参,他在担任齐国相时就用此法治理齐国,结果齐国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秩序良好。

——李哲《道家思想与两汉政治》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社会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然而,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到文、景以及武帝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地主连同富商大贾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坚持中央集权的地域化地主封建制和坚持带有奴隶制残余的血缘宗亲分封制之间的矛盾。此外,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已有所发展。此时与北方匈奴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王珺《从“黄老刑名之学”到“独尊儒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学者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并分别分析这两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国思想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和中国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两部歌颂英雄的名篇。两部作品望造了大量形态、风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女神、女妖。

《奥德赛》:女神与人同形同性,拥有人类向往的智慧、知识,亦有人的喜怒哀乐、嫉妒等七情六欲。女神道德的缺陷和不完美反而造就了个性的丰满,除去神的外衣,他们就是世俗烟火的女人。这种人神之间自由宽松的相处之道和氛围催生了西方文化中关注人性、敢于反叛的文化传统,给希腊哲学和民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西游记》:相比古希腊女神的世俗化,东方女神不食人间烟火,是高尚的道德楷模、圣洁完美的典范。她们与绯闻绝缘,博爱慈悲,勇于奉献,克制私欲,救民于水火。《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主要引路神是观音菩萨,是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代表,既有佛道的超自然法力,又有儒家的忠孝、良善意识。

——摘编自汤琼《从女神、女妖形象分析、比较古希和儒释道文化女性观差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神魔小说中女神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神魔小说女神形象不同的原因。
2020-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

19世纪起,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开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职业性病伤的防治。英国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生命的影响,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权利,工人也广泛组织起来进行斗争,促使一些国家建立职业安全卫生以及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防治职业病机与研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旨在解决由于工作相关的残废、疾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新式依赖。进入20世纪,德国和英国立法规定,必须为死亡老家庭提供基金以及为残废和患病工人提供照顾。美国各州开始通过工人赔偿法。在二战前的几十年里,政治家劳工、经理、保险公司代表、医生和律师都提出了国家新工业的工作场所的职责和危险问题,涉及的问题范围广泛,囊括了从责任的认定到资助受害雇员等一系列问题。

——摘编自【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职业病防治的特点。
(3)综合述材料谈职业病防治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