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2024-03-04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秘籍05 抢分专项 · 论述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时间主要研究内容
19世纪中后期埃及、土耳其等国的亡国史研究
20世纪初世界各国革命史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史研究
20世纪5070年代各国人民友谊史研究
1978年以来全球史研究

——据于沛《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特点,并选择其中两个阶段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十大城市,17501950年(单位,千人)

序号17501800185019001950
1北京900北京1100伦敦2320伦敦6480纽约12300
2伦敦676伦敦861北京1648纽约4242伦敦8860
3君士坦丁堡666广州800巴黎1314巴黎3330东京7547
4巴黎560君士坦丁堡570广州800柏林2424巴黎5900
5江户(东京)509巴黎547君士坦丁堡785芝加哥1717上海5406
6广州500杭州500杭州700维也纳1662莫斯科5100

——转引自《中国与世界社会——从18世纪到1949》

(说明:上表仅摘录原表前六大城市;上表自1850年起,人口统计范围不再是城市而是城区)

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一座城市,以“之城”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撰写一篇城市简史的短文。(要求:概括出该城的历史文化特征、结合历史背景论述其历史变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个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荷兰除满足本国的茶叶消费外,还将茶叶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茶叶供应中心。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跨国公司,它掌握着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卖权,操纵着茶叶买卖,限制茶叶输入英国的数量,控制着茶叶价格,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茶叶贸易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从1717年开始,在英国对清朝的贸易中,茶叶已经开始代替丝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人们将18世纪称为欧亚贸易的茶叶世纪

17世纪中叶,英国进口的大多是绿茶,到18世纪末,红茶的销量超过了绿茶。茶叶引发了英国的饮料革命,使英国人放弃咖啡而变成嗜好饮茶。饮茶的流行逐渐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受印度人饮茶习惯的影响,英国人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茶叶在英国的流行促使人们使用中国的瓷器茶具。近代西方大规模的茶叶贸易,正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渠道。

——摘编自武斌《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茶叶贸易所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并分别给予说明。(要求:概括至少两条历史现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

——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

材料二   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有学者提出,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论证该学者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科学教育

材料一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简表

11867年,江南制造局办机器学堂,讲授物理、化学等课程。此后,格致书院(1876)、中西书院(1881)等新式学校皆设理化等课程,进行科学教育。
21904年“癸卯学制”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地学等列为教学科目。
3新文化运动中,学者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训练科学方法,“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结合,成为科学教育思潮。
41923年的初中课程中,科学课程占到必修课的40.2%;普通高中课程中文科的科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3.1%,而理科则高达44.2%。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自然科学的专门研究人员不超过500人,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
6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向科学进军”激励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发展。
71963年,毛泽东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8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
91994年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分别达到5860个、3000个和11656个。1994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达1865.9万人,是1978年的4.3倍。
101995年国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2020年已经达到60.2%。
122016年,习近平回信鼓励八一学校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2023年,习近平勉励育英学校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13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增至7839.8万人,是1994年的4.2倍,是1978年的18倍。
1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筝。

——指编自上官云《中国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等

材料二   19912021年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单位:万件)

——据《辉煌70年》和《十年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划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阶段并概括阶段特点。谈谈你对当今“科技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有一类概念主要是对具体历史史实的总结、概括和说明,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事物,如近代科学革命、欧洲启蒙运动、冷战等。还有一类概念,通过对某一历史事物特质的提炼,形成具有一定抽象意义、使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概念,如科学精神、启蒙思想、冷战思维等,它们既与特定的历史事物相联系,又被赋予了不同于第一类概念的新含义。

从科学精神、启蒙思想、冷战思维三个概念中选择一个,写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并说明其与历史事物的联系及其具有的新含义。(要求:1概念定义完整明确;2所联系的历史事物具体准确;3含义表述清晰,体现新意)
2024-01-02更新 | 11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德华.卡尔批评李凯尔特将历史中的特殊与一般完全对立,他说:“语言的运用本身使得历史学家就像科学家一样,要从事于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截然不同,而两者又都是独特的。可是历史学家却管两者都叫战争。”翻翻我们的历史著述,不是充满着诸如“皇帝”“农民”“战争”“革命”之类的概括用语吗?

——摘编自张耕华《历史学中典型性研究的类型及其限度》

请任选一个能概括一类历史现象的“概念”,并结合史实论述其特殊性与一般性。(要求:不能选择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2023-11-11更新 | 27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冷战时期,苏联阵营的各个国家大都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移民外流政策,而西欧国家则摆出一副欢迎投入“自由世界”怀抱的姿态。即使是在七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后、对移民劳动力的需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仍然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申请政治庇护的人采取比较宽松的难民政策,接受了大量以难民身份试图进入西方的经济移民。这一政策对苏联阵营内部的持不同政见者起到了强烈的鼓动作用,它使苏联阵营内部的政治反对派相信,他们的反政府活动能够得到西方的支持和庇护。同时也使许多希望移民到西欧或美国的普通民众,为了获得难民身份,而参与或支持反政府的活动,从而成为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

材料二   全球生产的重组造成了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同时,全球权力的重新配置导致大量劳动力从东欧、原苏联向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流动。全球化和区域化削弱了国家控制边界的能力,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到1996年底,除英国和爱尔兰外,其他13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申根协定”,宣布取消边界检查,实行人员自由流动,人员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非法移民的增加。……20003月,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替代》报告认为,一个新的移民潮有可能解决欧洲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带来的“人口赤字”问题。从现在起到2005年,欧洲需要7700万移民,才能缓解人口老化现象。

——摘编自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阵营采取宽松移民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时代促进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因素。
2023-10-28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 世界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