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把世界文化史比作天上的银河,各个民族的文化就如繁星点点,到了中世纪,东西方有些明星消失了,有些仍在闪闪发亮。东方的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化,就似三颗耀眼的明星,它们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东方,甚至也照射到黑暗的西方。长达几百年黑暗的西方,在11世纪后渐渐露出一丝光芒。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由“点”向“线”、“面”发展,相对闭塞的时代结束了。中世纪,东西方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15世纪以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世纪时期历史,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中国传统王朝大一统中央集权下的地方治理状况,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对的看法。

看法一:“中央控制论”“乡村冲突论”

●传统王朝通过编户齐民的方式,将老百姓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掌控
●地主对佃户、长工的阶级剥削,乡绅与劳动群众的阶级斗争是影响地方治理的重要因素

看法二:“地方自治论”“乡村和谐论”

●地方治理更多体现为一种由当地乡绅主导的,基于家族和宗族基础之上的村规乡约的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是家族或宗族治理的放大,其成员形成一个其乐融融的乡村大家庭,每个人在其中皆遵循礼仪规矩、各守本分、和谐共处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宣晓伟《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编户齐民”与“皇权不下县”》


围绕“大一统王朝的地方治理”,从材料二中提炼出一个具体观点(对材料中的看法赞成、反对、修改均可),并结合材料一以及秦汉时期地方治理的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从古至今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商人和商业资本作为推动世界日益发展的主角活跃在世界各地,通过错综复杂的“人与物的结合”而形成的网络,从始至终都在引领世界的历史进程。以“交换”作为基石的“商业史观”,为考察世界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世界史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往的关于世界史的日本教科书一般将资本主义经济大体分为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但如今,很多学者都主张要在这两者的后面加上数字资本。不过,数字资本是以覆盖全球的网络空间的确立为前提的,与其说它是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如将其视为商业资本发展的新现象。既然如此,就可以将商业资本的发展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欧亚大陆为舞台的漫长的陆上发展阶段;二是         以后以大西洋和印度洋为中心的海上发展阶段;三是      以后依托产业资本发展起来的制造业阶段;四是商业资本依托         、证券化、数字化再度兴起的阶段。

——【日】宫崎正胜著《商业与文明》,2022年8月第一版《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并对后三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2023-05-2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帆船贸易作为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既是沿线各国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为主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及欧洲西班牙等国在内的各种物资、人员大流动的通途,同时也是沿线各地文化大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南海、菲律宾地区至北美西海岸地区的航线上,不断发现西属沉船资料。我国在东南海域发现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沉船.在广州、漳州、厦门等地的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也发现了许多西属银币及西班牙人的基碑,以陶瓷为代表的船货生产地考古发掘和调查,为我们生动再现这一海洋文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摘编自刘森《马尼拉帆船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从材料中提取任一有关“马尼拉帆船贸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阶段时间范围相关史实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
15001916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
19171991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两个平行市场内部合作加深,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得到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至今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

-整理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分期,并分阶段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04-09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见,精神信仰是否坚定、是否充盈,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当我们深读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史这部恢弘巨著时,不难得 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到底精神,内蕴着一系列优秀特质。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 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民网《12种革命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信仰底色》

材料二   20 世纪60年代,林州 10 万开山者历时10 年,削平山头 1250座,开凿隧洞 211 个,架设渡槽152座,在地势险恶的太行山腰修建水利工程——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州,解决了50多万人 口的饮水问题。震撼人心的修建场景,被称为“十万大军战太行”。这里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22 1028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他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并来到输水隧洞——青年洞。总书记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 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瞻仰延安革命旧址时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再到 这次考察中强调“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总书记始终高扬精神之旗。只有珍视宝贵精神财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才能赢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时政新闻眼《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为什么来到这两个地方?》


依据两则材料信息,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部分话题,适当添加内容,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11-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举行;1933年,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与北平两处举办。从这两年的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与录取人数来看,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第二梯队为山西、河南、四川、山东、辽宁、吉林,第三梯队为余下省份。如果将这种梯队的划分与清代科举大、中、小省的分层相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广东省值得特别注意,它在清代科举考试只属于中等省份,但在当时的文官考试中占据了十分显眼的位置。第一届、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之后,边疆省份开始呼吁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呼吁在边疆省份设立考试地点、取消外语科目、降低录取标准以及切合边疆省份的实际需求。1937年,张继等人在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高等文官考试应分区定额录取,并分处举行。

——摘鳊自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史放到全球视野下考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如下的阶段划分。


中华文明的奠基期
第一阶段邦国并立时期文明晤光初现
第二阶段夏商西周文明中心产生和发展
第三阶段春秋战国文明突破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先秦史知识进行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是以共和政体立国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很多美国人欢欣鼓舞,他们疾呼政府提供支持,希望法国能够在欧洲确立维护民众自由的共和制度,但政府的中立令他们大失所望。尽管美国精英人士对拉丁美洲人在文化上抱有很大的偏见,但他们同样期望拉美新兴的独立国家采用共和制。1818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加入神圣同盟(维护维也纳体系的军事集团)。美国国务院对美国驻法国、英国和俄国公使作出指示,表示“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争执中,美国将不会参与任何调停或干预的计划”。美国是个民主共和国家,以自由主义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从理论上看,与君主专制政体水火不容。在美国政府决策者看来,这大概是美国外交的一个底线,如果突破了这个底线,美国作为一种代表“自由”象征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时任总统的亚当斯在1820年7月5日下达给美国驻俄国公使的指示中,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简费酒福间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与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早期欧洲—美国—拉美三者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包括具体的史实;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11-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震惊了学界。英国人对他心悦诚服,奉若神明,但欧洲大陆学者在钦佩之余,颇有保留。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争论,牛顿学说最终因为得到实测结果的验证而在欧洲大陆被逐步接受。于是传统宗教、政治观念和结构自然失去了它们的神秘光环以及魅力,变为可以自由批判、讨论,甚至可以被改变的了。牛顿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触发点和意识形态根据,启蒙运动也使欧洲迎来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一连串政治与社会巨变,最终将欧洲甚至世界带入了现代。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