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4年,满族入关统一全国以后,经过“康乾之治”和以后的发展,满族地区和中国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和中国一时以强大、发达而著称于世界。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清王朝,相当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奖励垦殖、整顿赋役、兴修水利,东北地区满族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赶上汉族的水平。东北地区粮食不仅实现自给,而且还有余粮供给关内汉族地区和部分出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强盛,使清王朝顺利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先后抗击了沙俄殖民主义对我国东北、新疆地区的侵略;击败了廓尔喀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入侵;粉碎了英国殖民主义对我国西藏、新疆的多次侵略阴谋;收复了台湾等。这些伟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摘编自杜荣坤等《中国民族史》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罗马帝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它们使丝绸之路东西贯通成为可能。然而,限于古代的交通条件和人们对彼此认知的匮乏,鲜见双方的直接交往。但这并不能否定双方直接或间接进行商品交换的可能,双方的商人或使节也都曾有直接到达对方国家的尝试,即使这些尝试都没有使双方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从陆路上看,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通过贵霜和帕提亚等国家的中介,传送至罗马帝国境内;从海路上看,罗马帝国与印度的海上直航、中国与印度的海上交往,奠定了以印度为中转地,中国与罗马为东西两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的基础。

——摘编自杨巨平《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丝路贸易在罗马帝国早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引起许多学者的共鸣,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学术和文学的变化。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时期,并非所有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所谓“变”……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入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刁培俊《“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观点予以阐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到了19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不分汉、满,仍图闭关自守,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倘若大胆地踏进大世界的生活,我们需要高度的改革,不然,我们就不能与列强竞争。我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有此决心,我们可以得着更光荣的地位。

——摘编自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以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后进行了总结,并使用了如下标题:

“创造性的综合和综合中的创造”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或近代文化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07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和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及其他科学一样,同属意识形态之一种,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文艺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不是通过概念去说明,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据张振金《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学艺术与时代特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南锥体共同市场等。各类新兴经济合作机制覆盖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体部分是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和东亚“10+3"。1999年,三大板块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1%。除了区域化之外,当今世界还日益呈现出分层化的趋势。在(财富》杂志1996年出版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共计占85%左右,而包括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企业总共只占有15%的比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现代经济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基本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给予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4-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裔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说过:“有宪法上的各种规定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受宪法制约的政府的存在。所有长时间存在着的政府以及许多其他政府都具有某种模式(宪法)。这种模式可以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在先进的文化条件下,常常是这样做的,有时用一种有条理的汇编、一部法典表达出来。”


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有宪法上的各种规定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受宪法制约的政府的存在”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西方国家的史实说明理由。
2020-11-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

中世纪近代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
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
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


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