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美国独立后把这些继承了下来,其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到19世纪中叶,美国将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

材料二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阶段
17751897美洲扩张时期
18981945海外扩张时期
19461991全球称霸时期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美国对外政策”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 7.322 38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

20世纪

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全本位制,由此,黄金造出了国际货币流通领域。1944 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

1971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世界史发展脉络划分“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发展阶段,并予以说明。
3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样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以该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为例,说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2023-06-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普通高中2022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22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郝丽《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某一方面,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分期”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于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我们要思考历史普遍的意义,那么将时间切割成各个时期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切割不是简单地按年代表进行,它应该也体现出过渡、转折的理念,甚至要突出前一时期的社会、价值同后一时期的不同。所以,时期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无论是在它们之间的承接、暂时的连续性,抑或承接过程中所引起的断裂,总之各个时期构成了思考的本质客体。

——【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进行历史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写明分期时间及分期理由,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法律内容节选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逐步建设人民民主政权”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11-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没有首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在革命力量超过反革命力量时占领城市的经验。大革命已经失败,中共中央仍然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就是基于这种认识。但是,所有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都失败了。这些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大多经过摸索,转移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偏僻农村和山区坚持斗争。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迫使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阐明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他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示∶可以从理论背景、内容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作答)
2022-11-0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