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唐朝韩愈曾言:“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宋朝苏轼也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在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燕赵大地上产生过一大批历史名人。观察下表,任选三位不同时期的人物,分别叙述其历史事件或历史成就,并逐一评价。

不同时期燕赵大地历史名人情况表

先秦赵武灵王、燕昭王
秦汉董仲舒
魏晋南北朝郦道元、祖冲之
隋唐五代魏征、高适
辽、宋、金赵匡胤
元朝郭守敬、关汉卿
明清纪昀
近代李大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历史学家们对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马克思

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胡绳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

——范文澜

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是披着宗教外衣,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性质的犯罪集团。

——夏春涛

虽然洪秀全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把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推向了最高峰,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

——方之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协商民主并非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专利,中国协商民主是对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一。由于中西方阶级基础、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协商民主在中国与西方语境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民主,但在实践中两者所追求的精神、价值与体现出来的一些原则具有某种契合性。西方协商民主在客观上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发展的思路,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摘编自郭小聪 代凯《试论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西方协商民主”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省份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河南526876462130655
陕西4661764914505
河北4732522628836
山西312944306648
山东16121119815625
甘肃7811133163
北京0000300
辽宁1110000
天津0000040
新疆0300000
宁夏0010020
小计20021427218380684102
南方江苏2437423232329206
浙江1915415434514923
福建04124035529538
江西23133028330473
四川46171623261183
安徽6881816139122
湖北91281315722
湖南11412176762
广东3439115451
广西00044175
上海00000711
云南0001100
贵州0000001
海南0000011
重庆0000032
小计689014822920223082600

——据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整理


综合表中的信息,概括唐至宋诗人的空间分布变化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航海时代,美洲贵重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金币、银币随之普及。但不同国家的供应量差别、铸币中贵金属含量差别大,致使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不一,而且浮动性强。在牛顿建议的基础上,英国议会于1717年立法,规定金银币兑换比值,形成了“复本位制”,随后,美国、法国都向英国学习“先进经验”,但各国兑换比价不同,市场套利现象严重。1774年,英国重铸货币,放弃白银,形成实质上的“金本位制”。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英国国内白银急剧减少,英国议会制定《金本位法》,确定了英镑只盯住黄金的方针政策,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国家。在金本位的支撑下,英国国力昌盛,最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国,无论最初的“银本位制”还是“复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达尔文所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样,在长期的选择中,白银的货币光环渐渐暗淡,金本位制则日益稳固。

——摘编自【日】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货币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传信
近代早期建造大量灯塔;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9世纪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能够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用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更加密切联系的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信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

时期表现
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