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3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的欧洲被冠以各种名称,如"理性时代""启蒙时代""批判时代""哲学世纪""人文主义时代"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18世纪欧洲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18世纪的欧洲历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12-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西亚文明不仅开放、包容,与亚洲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由于其所处的东西方交通枢纽位置,使之成为亚洲其他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介。除了印度数字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的炼丹术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促进了欧洲近代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样,希腊文化也经由西亚地区传播至东亚地区,如我国两汉时期艺术造型中有翼神兽和希腊装饰纹样的出现,就是汉代中国与西亚帕提亚帝国(我国史书称之为“安息”)发生交往联系后,受希腊文化影响颇深的帕提亚艺术东渐之结果。

——摘自王健、罗爱玲《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西亚文明的开放与包容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022-11-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片中分别提炼出一个或两个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比较说明。(要求:提炼信息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下列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所学,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022-10-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1950新华辞书社成立,着手编写《新事字典》
1953《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头
1957商务印书馆新1版出版,字头采用简化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1962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3版)出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附部首检字表
1972周恩来总理将《新华字典》作为国礼回赠给圣马力诺共和国(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位来访政要
1992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8版)出版,首次由铅印改为激光照排
1998修订《新华字典》(第9版)出版,同时出版大字体本
2012财政部、教育部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
20135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当年农村插队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学习《新华字典》的亲身经历,激励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20176《新华字典》第11App正式上线
20207《新华字典》第12版出版,包括普通本、双色本、教材版;首次在普通本、双色本正文附二维码,第12App同步上线

——摘编自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大事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世界时间与文明进步】

材料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时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有人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辫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


围绕中华文明的传承,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是商业贸易兴盛地区,民风习俗崇尚竞争,以体育竞技为欢乐,以逞强取胜为满足,并且把这种满足的欢乐奉献给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希腊人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公正的规则,凡是在体育场上参加比赛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优胜,戴上冠军的桂冠,受到城邦的重视。裁判员对于场上比赛的运动员一视同仁,只要你是希腊血统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按同一规则来对待。竞争意识虽然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点,但是也有纵容贪得无厌、恃强凶狠的缺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体育所折射出的文化传统。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