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学部在《奏定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1912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263所,在堂学生15379。1906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1907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管农务。1907年10月,农工商部又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1911年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处,农务分会276处。1909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第22条,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

——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

材料二: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出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斯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强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

——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上述改革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面临的深刻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造的。
2020-03-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棉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多半是由非凡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并谈一谈它们给你的启示。
2020-02-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4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一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021年时)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

(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

(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个阶段城市化状态的主要原因。

2018-07-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写出中共中央在图2中①处召开的会议名称,并提取两项图1到图2中国革命形势变化的信息。
(2)结合所学,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图3与图1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020-01-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班同学开展了“颐和园史迹寻踪”的历史考察活动,围绕其耕织图景区和皇家电话专线展,分组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问题的研讨。
第一组:寻找《耕织图》中的历史信息

南宋楼璹绘制了反映当时南方农桑生产全过程的《耕织图》,元、明、清皆以此为范本。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

乾隆《棉花图》共16幅,每图附有文字说明,系统介绍了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乾隆特为每幅图题诗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烧制瓷书等方式颁行天下。


(1)图1中的农具是产生于隋唐时期的        ,图2则可追溯到元朝        对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耕织图》历史价值的认识。
第二组:探究“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功过得失

1886年,在耕织图景区的旧址上兴建了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内学堂主要学习西法测算、天文、驾驶等航海技术课程,外学堂则主要进行行船、布阵及施放枪炮等方面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学生的来源是清一色的满族八旗子弟。学堂的设置为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提供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学堂耗费巨资购买了十几艘大小船只,其主要作用就是打着“训练”的名号,为慈禧在昆明湖游玩时执行“御船”拖带和保驾护航的任务。


(2)同学们都认为该学堂可用于研究19世纪60至9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其如何评价有不同观点。请你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第三组:梳理“皇家电话专线”的发展脉络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电话进入了中国,最初只是简易传声器。20世纪初,外国人开始在北京设置电话。1903年,清政府架设了通往颐和园和各兵营的电话线,这是北京最早的自办专用电话。1904年,北京第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话局开业,用户主要是各国驻华使馆及部分衙署,总计不满百家。1905年,北京电话总局成立,此后还开通了到上海、武汉等地的长途电话。1908年,自颐和园到中南海的电话专线开通,供慈禧和光绪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到1911年,北京的电话已达3000门,使用范围包括政府机构、官宦府邸、银行、医院、学校、工厂、报馆、店铺等。


(3)依据材料,概括晚清北京地区电话的发展变化。
2019-08-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7-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陕煤建司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商品·货币·市场·国际组织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摘编自邹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1971~1975年前后,福建泉州等地发现了多枚外国货币。



(2)阅读材料二,说明这些外国货币所体现的研究价值。结合所学,分析外国货币流通到泉州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展示意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请运用材料三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四   21世纪初中国主办的部分国际会议

时间地点会议宗旨
2014年5月上海“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亚洲
2016年9月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8年9月北京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019年4月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共建、共享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一谈这些国际会议召开的重要经济影响。
2019-07-0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靠却又矛盾重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朝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摘自《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艾森豪成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范军事包国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美苏争霸态势改变,陷入越南战争的美国实力有所制弱,苏联开始转守为攻。中国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新力量。此时,中国外交机构的正常秩序得以初步恢复。毛泽东看到了美苏联手、南北夹击可能带来的威胁。苏联正通过集结重兵,联络蒙古、印度等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而美国则在继续越南战争的同时,与日本、韩国、台湾一起,从东部和东南部威胁中国大陆地区的安全。

——摘自茅文婷《尼克松访华前中关秘密渠道考察》


请回答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关系的改善给中因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认识。
2019-06-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的调整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