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西”之名,古已有之,一般是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代的河西,多指河西四郡地区,范围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夺得河西,匈奴浑邪王率部众来降,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出击匈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的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太初三年(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了许多关塞亭障。河西还设有大量的邮置,敦煌境内,就有渊泉、冥安、敦煌等七个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

——据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河西治理的特点,并简析汉代河西治理的意义。

材料二:史料1   


史料2:(任延)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南朝)范晔《后汉书·循吏列传》

故建明堂,立辟雍,设学校详(庠)序之官,兴礼乐,以风天下,诸生、庶民,熙然响应。

——《敦煌汉简》481A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汉代的河西治理,请你指出材料二中两则史料的价值。
2024-01-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指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评析材料一、二中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具体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组织整理出清朝士大夫各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2024-01-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
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绝对的史料价值。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评价出处
今介甫(王安石字) .....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关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10-20更新 | 2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尚书》

(译文: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

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何尊”底铸铭文

(译文:周武王攻克了大国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封建自周公始,封建制度最大之功用有二:一日同化,一日分化。所谓分化者,概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使各因其环境以尽量的自由发展。所谓同化者,概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以形成大民族意识。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1)《尚书》与“何尊”分别属于几手史料,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制度”是什么制度,并简析此制度的作用。
2023-06-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学习历史必须学会如何辨析史料,以真实还原历史。下列三则材料均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传说上古时期,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未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材料2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3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汉书.食货志》


上述三则材料属于何种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滚筒印章是古代两河流域用于封泥或法律合同、书信、条约的印鉴。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土,图案有战俘、动物、国王的军事与外交活动、王室的宫廷生活、虚构的神话情形以及各种人或者神的形象。这些印章(     
A.记录了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B.标志着世界上最早文字的产生
C.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D.代表了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
2023-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顾颉刚在古史研究实践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他具体阐释如下: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下列对材料的解读,合理的是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只有考古发现才能验证古史的真实性
C.中国古史传说年代愈久远愈无史料价值
D.只要考证精确且应用适宜,层累的传说也可以成为史料
2022-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2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诗经》以纯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描写了先民的政治,农事,祭祀,狩猎、行役、战争,婚姻等社会生活场景。这说明,《诗经》
A.具有了丰富的史料价值B.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
C.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保留了政治教化的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