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59 道试题
1 . 如表为某学者统计的明朝嘉靖至万历初太仓银岁出入数对照表(部分)。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太仓银库岁入银太仓银库岁出银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2470000(+)3630000(+)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2200000(+)3700000(+)
隆庆五年(1571年)3100000(+)3200000(+)
隆庆六年(1572年)2819153(11个月数据)2837104(11个月数据)
万历五年(1577年)4359400(+)3494200(+)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B.一条鞭法的推行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海外白银的流入
2023-12-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材料二   贵族形态从先秦开始,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具备政权的法定确认。自商鞅推行军功爵制之后,贵族世袭传统被打破,由战国而秦,由秦入汉,先后产生大批平步青云的军功地主。汉武帝时期,世族势力遭到压抑,他去世之后,各项管制政策相继松弛,继任的几位皇帝都很软弱,中央朝纲日渐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地方上的世族势力乘机崛起。

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科举制是对军功爵制的演进,从此,文武二士都拥有了公平的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史上,科举制是对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平民有了公平的上升通道,从此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完成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次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第二次演进的历史因素。
2023-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申报》报道战况: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辽东战役“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陆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对上述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道听途说报道完全失实B.反映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C.真实呈现了战争的态势D.鼓舞了国人取胜的信心
2023-12-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谈到: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契丹人所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做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这一观点实质上体现出这一时期(     
A.中原汉人集体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迁移B.辽朝完全照搬中原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C.中原先进文化制度向少数民族地区拓展D.汉人为辽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3-12-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由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当时未被广泛认同。汉武帝时“亲亲相隐”原则影响司法实践,其适用范围也在扩大;汉宣帝时期更将“亲亲相隐原则”确立为法律原则。这折射出汉代(     
A.吸取了秦朝严刑峻法的历史教训B.重视孝道并且以孝治国的理念
C.独尊儒术禁止其他诸家学说传播D.儒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2023-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工业革命与妇女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   许多早期的工厂都是可怕的地方,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有人报道说:“我们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地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休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她们都是熟练工人,其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1847年,《十小时工作法》将13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该法也适用于女工。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奴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说明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女工工作环境和待遇变化的理解?
7 . 【解放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在国民党方面,不是完全没有认识东北的重要性,但相对而言,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关内,而且以为有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来”,对东北工作并没有认真的研究和部署。”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胜利后各方势力动向及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东北的意图并分析原因?
8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9 . 十五至十七世纪欧洲发生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猎巫运动,数十万妇女在这场运动中惨遭屠杀。费代里奇认为:猎巫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它使女性丧失了曾经拥有的共同体权力,被剥夺了在土地、身体、生育等社会再生产领域的自主性。材料反映猎巫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黑死病造成人们的恐慌B.天主教会加强社会控制
C.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D.父权制社会对女性控制
10 .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和谐号”将成为历史,有人曾拍到两车相遇而同框的震撼场景(如图)。中国动车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今我国(     

A.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发生新变化
B.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均衡化的发展
C.动车命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果显著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