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常说,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北宋的人力超过唐朝,物力和财力、政府财政收入更大大多于唐朝。但丰厚的财政收入难以负荷冗兵、冗官等支出,而横征暴敛又加重了民贫,这就是积贫。军事无非是客观的实力加之以主观的实力运用。宋朝的综合国力无疑强于辽朝、西夏、金朝等,但因各种因素,实力的运用水平却是劣等的,这就是积弱。宋朝消极接受中唐、五代的教训,着重于推行保守的文官政治,实行崇文抑武,其军制是以牺牲军事效能,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为代价。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蒙古的骑兵,就处于弱势。加之自北宋建立不久,就逐渐形成“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等军事传统,故其武力一直不振,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沦落。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官统兵,降至北宋末,举朝竟无折冲御侮之将。宋朝的治理有得分的方面,也有失分的方面。

——摘编自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治理“得”与“失”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民族国家】

材料一   近代以来,来自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实绩,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国家意识,同时也引起了关于如何在以及怎样在多民族环境下构建现代国家的讨论。甲午战败与乙未割台,使得近代中国学人油然而生“将有灭种灭教之惧”,“满汉之界”也随之成为问题的焦点。梁启超主张以个体权利的平等来彻底弭平社会成员在民族身份上的差异。孙中山主张将少数民族同化为一个民族,更明确地将辛亥革命定位于“汉族光复”并进而提出将美国的国族建构经验应用于中国。针对风起云涌的反满浪潮,晚清政府推行旨在“融化满汉事宜”的多项政策,但这些政策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荡然无存。此后,傅斯年和顾颉刚分别提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并得到了国民党高层的积极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把“团结各民族为一体”作为党的任务,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多民族架构提出了初步的厘定。实行这些政策后,共产党成功地使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归附于中央控制之下。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比以前任何一个主权都赢得了更坚实的立足点。

——摘编自陈建樾《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解决方案之争》

材料二   16~17世纪,西欧摧毁了以罗马天主教作为普世一统的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思想家表达出了日益觉醒和兴起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用人民主权取代王权、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在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西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异同。
2023-12-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3 . 古代帝王自汉武帝开始基本都用年号纪念。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也有很多帝王在泰山举行祭告天地的封禅仪式。年号纪年和泰山封禅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大一统B.外儒内法C.敬天保民D.仁政为本
2023-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4 .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是安宁的农业国,但在十八九世纪的产业革命中,一批批制造业工厂在河谷、运河和铁路沿线兴建起来,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城镇的面貌。在曼彻斯特等新兴工业城镇,出现了市政厅、医院、学校等众多新式公共建筑。这些都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历史研究中,文献材料较为分散,有的在某些问题上并不可靠,而现实景观成为我们认识和构筑过去的一个重要依据。工业革命中英国的景观变迁为我们深入理解十八九世纪英国社会变迁提供了一扇独特而新颖的窗。

——赵文媛《工业革命与近代英国景观变迁》

材料二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传承,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少了很多积淀的韵味。在现代科技中,文化的保存途径分为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两类……想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对科技进行创新,使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文化仅有保护和保存是无法使文化真正做到发展繁荣的。只有对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大众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苟宗杰《现代科技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景观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科技推进文化发展的表现,并分析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1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社会发展与赋税制度】

材料一   对夏、商、西周三代的赋税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后发现:三代以农立国……井田制下,以地籍定户籍,土地税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主体……自商代始,井田制出现,藉田以力,以力代赋成为新的主要的赋税征收方式……《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刘子言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费开支不小,从商代始,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因而,赋税征收中租赋与军赋并举……赋税征课,据孟子所说均为什一税率。“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正如马克思所指的:“象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那末,地租和赋税就会合为一体。”

——傅文《从贡、助、彻看夏、商、西周的赋税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方式侵入我国经济的各个角落。这一时期,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尚处于发展中,经济畸形发展,田赋仍然是赋税的主要内容,但是出现了关税、盐税等新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出现,给中国封建制度一个沉重的打击。北洋政府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出现了“民族工业的春天”。商业税收也被纳入了赋税收入中,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结束了北洋政府割据的局面。政府对赋税制度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抗战期间,大片领地沦为日寇的占领区,主权无法恢复,大量的赋税收入被侵略者掠夺。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又陷入三年的内战之争,战争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创伤。

——赵永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赋税收入的主要构成,并分析近代赋税制度产生的背景。
6 . 在近代的某一西方国家,“制宪者一方面不相信权威,不相信一个人的智慧可以进行最好的治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认为群众路线就一定很对,他们喜欢一种折中或者妥协。”据此可知制宪者最可能主张(       
A.实行中央集权制B.实行民主共和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代议制
7 . 明末,一株结着鲜艳果实的异域植物——辣椒,被一艘来自美洲的货船带到了中国,以观赏植物和药材的身份在中国扎下了根,并在随后颠覆了中国的整个辛辣江湖,融入到中国的饮食文化,甚至传统文化中。这反映了(       
A.明末以来对外政策的开放性B.物种交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C.西方殖民扩张推动物种交流D.经济交流推动文化习俗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晋后期,由于佛寺的大量修建,僧侣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官府的土地赏赐与信徒的宅舍土地施舍日多,“寺庄”、“寺户”等相继出现,寺院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初步形成。南朝时寺院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是(     
A.动摇儒学正统地位B.均田制遭到破坏C.减少政府财政收入D.租调制无法维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资治通鉴·后晋纪四》记载“楚王希范作天策府”,不仅高大,而且装饰奢华,“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棉,与子弟僚属游宴其间”。由此可见当时(     
A.棉花制品比较贵重B.高产农作物开始引入种植
C.魏晋士族生活奢靡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10 .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