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2022-03-22更新 | 1126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72年,年仅12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面对当时政治上纲纪废弛、贪污盛行,经济上入不敷出、国困民穷的状况,张居止开启了涵盖史治、理财、学风、边政、治河、漕运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重点是政治上的考成法和经济上的丈量田亩、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首推考成法,以雷霆之力整肃官场,稽查政令执行情况,设定完成期限,严肃查处政令延误现象,并将奉行朝廷政令情况作为官吏考核的依据;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利用种种特权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徭役,把负担变相转嫁到贫民身上的状况,张居正通令丈量全国田亩,按照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征收田赋,严惩隐瞒田地之罪,丈量后全国田数有七百多万顷。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将海瑞等人在南方试行的“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变为按照丁、粮派役,将名目繁多的各种杂税、力役归入田赋,按田亩核算,并折算成银两统一征收,差役由政府以银雇人充当。

——摘编自刘洪强《大明“救时之相”张居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收到的成效。
2022-03-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三预测密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样是打破血缘贵族政治,梭伦突出的是按财富划分社会等级,商鞅则按照军功划分政治地位;前者承认并鼓励私人创造财富,后者则引导国民埋首农田或扑向战场。商鞅变法后,很多平民开始走向政治道路,张仪、吕不韦、李斯等来自他国的移民跻身卿相,在这一点上,商鞅变法比梭伦改革要更彻底。这种社会层级过度平面化的政治使王权也受到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君主权威才能阻遏混乱、维护秩序。而雅典濒临海洋,以工商业立国,居民也多是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移民,人口约20万,这样的小城邦更容易实行民主制。

——摘编自张国刚《商鞅的变法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在重构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两场变法重构的社会等级秩序截然不同的原因。
4 . 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推行县制D.什伍连坐制
2022-03-16更新 | 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婚总数的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C.民族政权和平更迭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现象有时非常有趣,我们现在都说王安石变法,如果不提宋神宗的话,一般大家可能会把宋神宗给忽略掉。这其实是因为南宋以后,人们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祸国殃民,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王安石改革是经过宋神宗批准的,而中国政治文化中,皇帝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就需要将皇帝与王安石切割开,把责任都推给王安石。虽然王安石确实是这次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但在君主集权体制下,毫无疑问宋神宗才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主导者。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所以神宗对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有一种焦虑感。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正统性,加强君主专制,宋神宗需要借助一股力量去对抗士大夫的权力。宋神宗有很大的抱负,想要富国强兵,进而收复燕云,但在当时的大臣中,只有王安石支持他。从南宋起,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基本上都处于负面的状态。到了晚清,梁启超第一次用现代理念对王安石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对王安石变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后,受民主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发现王安石变法也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一些宋史学者提出了否定的、商榷性的意见。在80年代后的宋史学界,这种争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1)据材料,分析宋神宗“被忽略掉”及其主导变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并简要概括其理由。
7 . “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与了”,俄国农民获得这些“人”的权利是在
A.明治维新时期B.十月革命期间
C.南北战争时期D.农奴制改革期间

8 . 材料 宋仁宗时期,乡村地主、上户采用种种手法使职役承担者逐渐向下户转移。某些地方官也在自己职权范围进行改革和补救措施,毕竟限于职权,范围较小,难以弥补全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等人对州县、乡职役进行全面改革:“颁其法天下。天下土俗不同,役重轻不一,民贫富不等,从所便为法。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成丁单、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值多少,而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足用,又率其数增钱二分以各水旱欠阙,虽增,毋得过二分。

——摘编自王棣《宋代经济史稿》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王安石等入职役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职役改革。
9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80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10 . 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B.使北宋的国力空前增强
C.使北宋摆脱了边疆危机D.解决了北宋的内忧外患
2022-03-09更新 | 63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