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朝前期,在三省六部制度的政治保障下,君主励精图治,国家实现空前繁荣。唐玄宗统治后期,疏于朝政,任用奸佞,宠幸宦官,终于酿成安史之乱。高度成熟的政治设计没有能够防止唐朝由盛转衰,这说明
A.政体影响国家政治生态状况B.三省六部制度的缺陷明显
C.治乱交替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规律D.国运兴衰取决于吏治情况
3 .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2020-07-01更新 | 4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2020-05-28更新 | 1063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年社会的集权与分权

秦至西汉时期

皇权集中,对地分不断打压.

东汉至魏晋时期

皇权衰弱。贵族、豪强、地方割据尾大不掉。

隋至唐代前中期

权力集中,国家统一。

唐“安史之乱”至五代

分权于地方藩镇割据,四分五裂。

宋元时期

两宋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元朝大帝国不可避免地分权。

明朝前期

重新集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更强。

明朝后期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富人阶层分离、朝廷党派林立,权力分散。

清朝至民国

清初集权统治,登峰造极;清末至民国军阀混战,权力分散。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一 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结合中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2020-05-17更新 | 160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汾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
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
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2020-05-07更新 | 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020-05-02更新 | 170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中央集权削弱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原文化逐渐扩展
2020-05-02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治国谓之“王道”;以“刑”治国谓之“霸道”;二者结合便谓之 “霸王道杂之”。下列最接近“霸王道杂之”的是
A.秦灭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B.西汉平定七国之乱和颁行推恩令
C.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D.宋太祖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