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极为严密,除仍实行宋明时期的弥封、誊录之外,还增加了复试制度与磨勘试卷环节,此外对于科场舞弊者亦是严加惩处。这些做法(     
A.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科举制度规范有效运行
C.实现了社会公平D.消除了科举中的徇私舞弊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反映出宋代(     
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660312322
宋朝45640135111
A.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B.考试程序及录用更趋公平
C.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稍具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搜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名公臣卿皆由此选"。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一

材料二   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学习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
4 . 宋朝科举有如下规定。这表明(       

糊名

把考卷最上端考生信息予以密封,判卷官因此不能获知答卷者为谁。

编排

去掉试卷卷首的考生信息,以字号为顺序编排试卷。

复考

初考官用朱笔考校试卷、定出等第后,密封送复考所,由复考官和复考点检试卷官复审,用墨笔再定等第后,转送详定所。
A.官员选拔方式多样B.考试程序逐渐严密
C.保障吏治清明高效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元朝科举

《元史·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节选如下:

科目:仁宗皇庆二年十二月,中书省臣奏:取士之法……自隋、唐以来,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臣等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帝然之,乃下诏曰: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

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时期科举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
(2)阅读材料,概括元朝在考试程式的哪些方面对不同人群做出规定。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评价元仁宗的科举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导致下表中宋朝进士人数高于唐朝的原因应是(     
朝代进士人数(人)开科次数(次)国祚(年)平均每次登科人数(人)文状元人数(人)
7448268290年(618-907)28139
110000118320年(960-1279)932118

A.开科次数的多少B.统治年限的长短
C.国家统一的程度D.科举制度的变化
2023-01-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顺治后期,将江南省拆分江苏省和安徽省。这一做法(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C.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D.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统治
2023-01-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下表中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时间科举制发展变化表现
隋朝始建进士科
唐朝增加考试科目,扩大取士人数,提高考试地位
宋朝扩大科举规模,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明清考试主要内容是八股文,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
A.受当时政治与经济状况影响B.不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C.体现选官依据是家世与才能D.不断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     
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