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末英国完成政治变革所采用的妥协方式。18世纪又是怎样推进民主化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加以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加以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3 . “革命”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4 .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矛盾?最终又各自通过哪种方式实现了妥协?

5 . 材料:.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甚至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也是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结果。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有哪些具体表现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大妥协”?
2018-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国王受到限制的具体权力。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两项限制总统权力的措施。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2017-1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古者诸侯世国(注-世代享有封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注-地位低下却有才的人)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依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

英国送了一个国王上断头台;法国和后来的俄国,两次大革命,两个统治的家族都全部“牺牲”;美洲新大陆,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实验——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完全由人民自己平地起楼台,组织而成的新的国家。

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因此国家权力的运作,也不能再以过去封建体制下君臣主从的关系来界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此提供证据。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将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辛亥革命不仅值得中国人永远感念,而且很值得中国人好好总结,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成为全人类不战的典范,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人的心力和智慧。

——马勇《革命》


(3)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2017-12-20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8 . 欧美代议制确立之后,得到不断完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

——摘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新政的主要任务表现为拯救资本主义。”……这一目标需要全面的计划工作,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扩大政府的监督、控制和主动性,结果就造成总统和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不断扩张……这样到1943年,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全部是由罗斯福任命的。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新法院大大扩展了可由国家管制经济的领域,而同时又保障哪怕是最烦人的少数群体的公民自由权。

——摘自罗永宽《罗斯福传》

材料三

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了协商委员会关于批准法案的决议。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摘自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三,与华盛顿时代相比,这一时期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代议制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员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民主”的含义在古希腊就是人人统治,从而人人不得受到任何人的统治,所以他的基本取向是“自由”或不受干预的自由。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否则就会群起攻击领导人为“寡头分子”,要求惩办他们。民主与法治处于尖锐的冲突中。一般现代人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法治和民主是一回事。在古希腊,“人民”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体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享有自由。近代的民主国家,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商品经济日盛,古代城邦的简单直接民主制的外壳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也不适用于民主国家,这是由直接民主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的。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制相比,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是明显的。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关于公民权力的主张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与雅典民主的不同。

2017-07-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2018-01-1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