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500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0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材料二   刘国钧在1909年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局势也很不稳定,奔牛镇上人心惶惶,许多店铺关起门不敢再做生意。刘国钧决定冒一回险,他和家里人将500银元埋在地下作为后路,然后照常开店营业。……到年底一算,和丰店的净利高达5000银元。到1914年,集资9万银元,组成大纶纺织公司。……由于管理有方,大纶纺织公司投产当年就盈利,后由于大股东排挤,刘国钧被迫离开大伦,于1918年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22年又开办广益二厂。

材料三   刘国钧所采用的产品商标也很有意思,一个叫“蝶球”,图案是大小蝴蝶飞舞在地球上,寓意是“无敌于天下”;另一个是“征东”,图案上薛仁贵横刀立马,寓意是“征服东洋货”,显示了其要同东洋人一比高低的志向。

——以上材料摘编自彭海《校本教材在<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国均实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蝶球”“征东”商标体现的精神。
2 . 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在明清时期受到哪些经济政策的阻扰,使其未能步入近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9年—1911年晚清税收变化表(单位:万两,比重:%)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00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晚清税收变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任用柯尔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颁布《商业法》,规范通行税的征收,废除一些通行税征收点。同时修建道路,开凿运河,改善交通,以此来促进国内商品贸易的发展。柯尔贝尔于1661年组建贸易委员会,调查商业情况。在1664年9月,他又组建了贸易议会来援助商业发展。在柯尔贝尔的倡导下,法国建立了庞大的舰队和大型商船队,成立了许多经营对外贸易的海外公司,拓展对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贸易以及发展与亚、美、非等地的殖民关系。法国大力发展丝织、花毯、玻璃器皿和呢绒生产,给以补助、免税和专卖权。此外,法国还建立了许多"皇家手工工场",在柯尔贝尔当政的20年间,大的"皇家手工工场"先后由68个增加到113个。在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下,法国国库充盈起来,为路易十四在欧洲荣誉性战争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 萌生于19世纪60、70 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涵盖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两方面内容,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洋务运动时期和晚清新政时期。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和批判,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等一系列重商思想。此时的重商主义者主要是从外贸着眼.以扭转外贸逆差为突破口,挽回利权。到 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重商主义突破某一阶层或阶级独有的局面,并为统治者上层所接受,工商业渐渐受到国家保护。清廷于1903 年成立商部,之后又颁布公司法、破产法及一系列奖励华商投资的章程。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重商主义演变为实业家的行动。

——摘编自张步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国实行重商主义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和晚清重商主义的异同。
2022-02-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是影响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贵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二   在优惠关税下,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的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外国人主案了中国的公共设施建设,通讯业、采矿业、银行业和其他近代企业,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者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商品的涌入”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20世纪初,张骞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编自杨晓雯《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思考》

材料二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过程。剧情发展到最后,大家在工厂里给寿亭祝寿,手下来报,日本来侵,韩复榘(山东地方军阀)弃城逃跑。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了,最后说出“这是什么军队,这是什么国家!”最终吐血而亡。

——摘编自吕伟俊《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商业》

材料三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总的说,是一个爱国的阶级。他们办企业的思想,可概括为“实业救国论”。作为一种理论,它是虚谬的,因为在当时国际国内条件下。若说办实业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不过是幻想。但是作为一种行动指针,它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寿亭“最终吐血而亡”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实业救国”举动的积极意义。
7 . 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行业数量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32英国
水电19日本
纺织16德国
食品39俄国
机器造船7资金合计
1.3亿元
共计113

——刘克祥、陈争平《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纱、洋布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受到冲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需要找到新的工作来养家糊口,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创办的企业中……1895年到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余家,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1915年至1922年,其增长速度更快……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产业工人约有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发展到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一直存在,他们掌握着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思想……工人斗争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并且日益走向联合的过程,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总工会正式成立。

——摘编自黄逸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产业工人数量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壮大所产生的影响。
2022-01-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山东省城济南的商贸发展已远不及烟台、青岛等“约开商埠”城市。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籍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19045月,在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和前任巡抚袁世凯奏请之下,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材料二   济南开埠后,在山东政府“通商惠工"政策的扶持鼓励之下,中外资本源源流入。民办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行林立。至辛亥革命前,济南的城市人口由开埠前的12万增至25万。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济南开埠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济南开埠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