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政制既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后支撑之理论,亦必随之动摇,则一变而惧不能不变……故而文化革命之口号有“礼教吃人”“非孝”“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材料旨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B.向西方学习从制度转到思想
C.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得到延续D.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2 . 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     
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
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由一国到多国深入发展。右图是由我国著名翻译家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封面。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
B.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特点
C.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
D.促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有为在《恭谢天恩并陈编纂群书以助变法折》中说,波兰迟迟不肯变法,最终被人“分灭”,清朝变法之机一失再失;同时其指出,现在皇上明确下诏宣布变法是“第三次机会”,必须“全变之急变之”。这一思想(     
A.推动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埋下了维新变法未来失败的隐患
C.是中外变法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D.坚定了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决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新青年》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锋”;有人强调“自从这次世界大战停后,一股澎湃排空的新潮流到了中国,就酿成现今的文化运动”;也有人指出“五四运动确可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可知,当时(     
A.新文化运动研究逐步深入B.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C.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难以判定
2023-04-03更新 | 42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所构建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这一理论体系表明维新派(     
A.兼具改良与革命的政治诉求B.民族危机意识的日益增强
C.坚持“中体西用”的政治理想D.减少变法阻力的妥协心理
2023-03-30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曾言:“战场之硝烟一散,此昙花幻现之军事内阁,即将告终,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他又在《庶民的胜利》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李大钊的这些认识(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旨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D.影响了五四以后其思想发展的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起了“小说界革命”。
主题类型内容特征
开明智类宣传民主、自由、科学等新思想、新知识。
谴责类揭露时弊,抨击政府,谴责社会黑暗。如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言情、历史、武侠类把干预现实作为出发点,如描写造成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政治风云的变化。

据此可知,晚清“新小说”(     
A.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B.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C.践行了白话文运动改革D.成为了社会改造的武器
2023-03-14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