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388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其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  )
①房子里烧着一堆煤炭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     ④用楷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017-05-15更新 | 24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的伦理的逻辑与伦理的常识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的起点在家,它的过程在国,它的终极价值要体现在“平天下”上。……国的超稳定,家的超稳定,是儒家的精神追求。为了达到国与家的和谐稳定,每一个人都要修身养性,思维与生活方式都要中庸,合乎周礼的社会,被视为理想社会,因为礼制最能确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安身立命于社会格式之中。……儒家最终必然从民本主义,走到国本主义,忠君报国,高于孝慈家人,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舍小家为国家,只能忠君而不能孝父母……儒家唯一倡导的,是道德制约,而没有公权制约,没有在公权之外构思独立的制约力量。

——吴祚来《儒家是一只朴素的木澡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人类所以不同于和高于其他动物,不只是在于他有生命、有感觉,更重要的是有理性。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能辨别善恶和正义,而且能认识人本身,并能够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去改变外在事物。在人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生的目的,他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栖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真正高宏之人,必须造福于人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目的推向献身于社会事业的高度,并以此作为人的价值标准。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亚里士多德这两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描绘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而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表述集中在《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从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来看,这是一个以严格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秩序社会。所有公民按其天赋分为三个等级:“智慧型”的公民阶层,即“爱智者”,他们最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勇敢型”的公民阶层,即“爱胜者”他们天生充满了激情和勇武精神,最适于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爱利者”即只能从事农耕、手工、经商活动的劳动者。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设计的共同之处。他们设计的相似原因有哪些?
(2)针对他们的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7 .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
材料二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一一《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1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济南市高三二模(5月)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材料三网络时代的解读:众说纷纭网民1:孔子的儒教是统治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年的封建意识形态,孔子本人也是个学术庸才,所创立的儒学不过是当时社会中一系列道德习俗的大杂烩,其著述毫无逻辑可言。

网民2:孔子思想的精华极具普世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获世界认同,应对他尊敬。盲目反孔,其实是不懂孔,无知的表现。声嘶力竭,不怕被笑话吗?

(1)根据材料一观点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2)“三十而立”一般被理解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简述孔子的人生目标和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努力。

(3)请任选一位网民的观点,概括其对孔子的评价。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
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2016-11-27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高考模拟训练(四)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