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81 道试题
1 .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重金属富集植物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方向之一。景天科植物伴矿景天是一种镉富集生物,研究人员将伴矿景天的SpHMA2基因(简称S基因)转入油菜,获得了镉富集转基因油菜。以下是主要实验步骤:
Ⅰ.取伴矿景天的叶,提取总RNA,进一步获取DNA;
Ⅱ.利用第Ⅰ步获得的DNA,经PCR扩增S基因;
Ⅲ.利用凝胶电泳对扩增片段进行鉴定,得到了图1所示的结果(1号泳道为样品,2号泳道为阴性对照,M为已知长度的标准DNA分子;左侧数字为标准DNA分子的碱基数,单位bp),回收S基因;

Ⅳ.S基因与pCAMBIA1301质粒(简称pC质粒)重组,转入大肠杆菌,培养后提取重组质粒;
Ⅴ.用电击法将第Ⅳ步提取的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培养;
Ⅵ.将第Ⅴ步培养获得的农杆菌与野生型油菜外植体共培养,利用共培养后的油菜外植体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
(1)Ⅰ~Ⅵ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步骤有____
(2)第Ⅰ步中,由RNA获取DNA的过程为____。
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

(3)第Ⅱ步中,PCR参数设置为:

其中,60℃ 20s环节发生____;72℃ 3min环节发生____。(编号选填)
①双链DNA变性形成单链
②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③DNA解旋酶打开氢键
④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
⑤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4)由于DNA分子片段带负电荷,所以电泳开始前应将____(正/负)电极插在凝胶板上靠近DNA样品的一端。根据图10所示电泳结果,S基因长约____bp。
(5)第Ⅳ步中,科研人员用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处理S基因,使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处理pC质粒。由此可以推测酶A和酶B____。(编号选填)
①识别序列相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相同
②识别序列不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相同
③识别序列相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不同
④识别序列不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不同
(6)第Ⅵ步利用油菜外植体获得油菜植株的生物技术称为____,该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____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起着重要作用。(编号选填)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细胞培养 ③植物细胞杂交④生长素 ⑤赤霉素 ⑥细胞分裂素
(7)pC质粒上有Kar和Hyg两个抗生素抗性基因,Ⅰ~Ⅵ中,需要考虑这两个抗性基因进行筛选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步骤有____
(8)为检测转基因油菜的镉富集能力,将野生型油菜(WT)和三个株系的转基因油菜(S1、S2、S3)种植于含200μM氯化镉的培养液中,10天后分别测定各油菜的镉含量,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____

(9)获得转S基因油菜后,科研人员又设计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将转基因油菜种植于试验田中,采集试验田内及周围3km的不同杂草叶片,检测S基因是否存在于杂草中;
②比较转基因油菜种植前后,试验田内主要昆虫、杂草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请分析设计完成这些实验的目的和意义?____
(10)每年3、4月是上海地区油菜花开放的时间,决定油菜开花的是温度升高还是光照时间延长?请写出实验思路探究这一问题____(3月底、4月初,上海的平均气温约为15℃,昼长约为12.5h)。
2 . tRNA可以携带相应氨基酸,常在tRNA前加上对应的氨基酸表示能携带某种氨基酸的tRNA(如:亮氨酸tRNA表示能携带亮氨酸的tRNA)。氨基酸经活化后可与相对应的tRNA结合形成氨酰tRNA(如:亮氨酸氨酰tRNA),该过程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图1),大多数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相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也有20种(如: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

(1)由图1可以推测,氨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包括____。(编号选填)
①识别氨基酸
②识别tRNA
③识别密码子
④催化形成氨基酸与tRNA之间的化学键
⑤催化形成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
(2)根据题干信息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大多是双链结构B.能识别反密码子
C.参与形成核糖体D.大多在细胞核中合成

科学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本来存在于某些神经元细胞核中的ANG(一种多肽)会异常转移到细胞质中,进而引起一系列异常反应(如图2),破坏线粒体亮氨酸氨酰tRNA的形成,引起线粒体嵴的损伤。

(3)由题干信息可以推测,亮氨酸氨酰tRNA之所以不能合成,可能是由于谷氨酸tRNA片段结合在了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的____,导致亮氨酸tRNA不能与该酶结合。
(4)线粒体嵴损伤,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____过程,该过程可生成____。(编号选填)
①糖酵解 ②三羧酸循环 ③电子传递 ④O2 ⑤CO2 ⑥H2O
(5)如果向图2所示的细胞内注射谷氨酸tRNA片段的互补核苷酸链,____(能/不能)缓解线粒体损伤,请简述理由:____
3 . 下丘脑是调节人睡眠、摄食等行为的重要结构,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过程。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正相关。

   

(1)在图1所示调节过程中,促醒肽可以看做是一种____。
A.激素B.神经递质C.细胞因子D.抗体

(2)瘦素和促醒肽的结构单位均为氨基酸,但二者的生理功能却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
A.控制二者释放的信号类型不同
B.释放二者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合成二者的细胞器的结构不同
D.构成二者的氨基酸的序列不同

(3)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吃饱后不再有摄食欲望且容易犯困。请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做出解释:____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血糖会对图1中“特定神经元”产生激活或抑制的效应,科学家测定了葡萄糖浓度对离体“特定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葡萄糖浓度改变一小段时间后,膜电位开始发生变化)。

   

(4)由图2可知,该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约为____mV;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会____(促进/抑制)该神经元的兴奋性。
(5)当“特定神经元”处于图2阴影部分时,该神经元质膜上可能发生____。(编号选填)
①K+通道开放程度增大,K+外流增加
②Na+通道开放程度增大,Na+内流增加
③Na+-K+泵开始工作,泵进K+、泵出Na+
促醒肽发挥作用依赖质膜上的特定受体,控制该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睡眠障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患睡眠障碍的拉布拉多犬家族(犬也有图1对应的调节过程),患病情况如图3所示。

   

(6)该睡眠障碍的犬表现为____(嗜睡/失眠)。
(7)该睡眠障碍是____(常/X/Y)染色体____(显/隐)性遗传病。
(8)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3号犬的下列各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为____。(编号选填)
①肌肉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第一极体 ④第二极体 ⑤初级卵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⑦卵细胞
(9)若9号和10号犬交配,其后代不患该睡眠障碍的概率为____
人类除了正常的摄食行为,还存在挑食行为。挑食行为除了对特定食物的喜好外,还包括厌恶与过敏有关的食物。研究发现,与过敏有关的挑食是大脑对身体的保护,图4表示调控挑食行为的部分过程,其中IgE是一种抗体,白三烯是一种细胞因子。

   

(10)下列有关图4中“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一般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
B.一般有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联络
C.细胞毒性T细胞会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发挥免疫功能
D.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11)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过敏”的叙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
A.过敏是异常免疫,属于一种症状比较轻微的自身免疫病
B.肥大细胞无特异性,所以过敏反应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C.致敏状态的肥大细胞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环节
D.避免接触过敏原、服用抗组胺药,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敏

(12)科学家用过敏原卵清蛋白(蛋清中的一种蛋白质)给小鼠免疫,然后让这些小鼠自由选择正常的饮用水和含蛋清的饮用水。结果发现,免疫过的小鼠避开了含蛋清的水,而未免疫的小鼠则更喜欢含蛋清的水。为验证该现象的产生是否符合图4所示的模型,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有____。(编号选填)
①用缺乏肥大细胞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②用阻断白三烯合成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③用无法产生IgE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4 . “碳中和”指CO2的产生和吸收实现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节能减排、碳封存等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封存就是把大气中的CO2存储在自然界的一些碳储库(如土壤碳库)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地上”为几种主要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地下”为土壤碳库的部分来源。枯枝落叶等植物组分经土壤动物、微生物分解后的残余碳也会在土壤中积累下来。

   

(1)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第一营养级   ⑤第二营养级   ⑥第三营养级
(2)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干旱,可能会导致兔的种群数量____(增加/减少);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大火,而后又逐渐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初生/次生)演替。
(3)在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狮的种群数量很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
A.能量在沿营养级单向流动中逐级递减
B.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狮处于最高营养级
D.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鹿、兔等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很快,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
A.为了避免被狮等动物捕食,鹿、兔等动物定点突变出了快速奔跑基因
B.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鹿、兔等需要不断练习奔跑,增强了奔跑能力
C.奔跑速度快的鹿、兔不易被狮等动物捕食,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
D.奔跑速度慢的鹿、兔繁殖能力弱,没有生存斗争,奔跑能力得不到发展

(5)根据图1,选择适当的编号,补全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①树、草 ②鹿、兔、狼、狮 ③土壤动物、微生物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富集作用 ⑦化石燃料燃 ⑧土壤碳库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7)____(8)____

(6)研究发现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树干等木质部)会影响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木质素会____(加快/减慢)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从而____(增加/减少)土壤碳库的积累。

   

由于土壤微生物能降解植物组分,由此推测土壤微生物不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但也有人认为土壤微生物在降解植物组分过程中大量繁殖,其残体与矿物结合,可在土壤中长期贮存,有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为此,科学家在蒙古大草原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图3所示的结果。其中,氨基糖是微生物残体的标志物,木质素酚是植物组分的标志物。

   

(7)由图3可知,蒙古大草原土壤碳库的主要贡献者是____(微生物/植物组分/无法判断),作出这一推断的理由是____
(8)根据图3草原生态系统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其推广性及原因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
A.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的植被均以草本植物为主
B.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均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土壤环境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D.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动物种类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5 . 近期,一款名为Sulpyrro(中译名:赛派诺)的老衰干预制品,凭借减慢细胞老化速度、赋能青春活力的卖点,在京东平台掀起一股抢购热潮,赢得无数富人追捧。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爆火的时间制品赛派诺,其核心机制NAD+(控制人体衰老指标)提升技术源于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2013年,该校P.G.老龄中心的辛克莱尔教授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经过NAD+技术干预后,22月龄暮年鼠老化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骨骼、肌肉状态显著改善,几乎与6月龄小鼠无异。

   

(1)NAD+全称为__________,是细胞内重要的辅酶,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如__________(填写一种类型)等。
(2)赛派诺是一款以提升__________为核心机制的老衰干预制品,该技术源于哈佛医学院P.G.老龄中心辛克莱尔教授的研究。他发现,通过NAD+技术干预,可使暮年鼠的__________比例下降,通过激活Sirtuins家族蛋白(如SIRT1),促进线粒体功能提升和代谢平衡,对__________和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3)NAD+在衰老调控中的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NAD+提升技术可能对暮年鼠产生的影响(       
A.通过增加NAD+水平,抑制糖酵解过程,减少能量生成,促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以延长寿命。
B.通过恢复NAD+水平,增强DNA修复机制和Sirtuins活性,从而减少DNA损伤积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并延缓衰老。
C.NAD+提升技术主要通过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而非优化线粒体功能,来影响暮年鼠的衰老进程。
D.提高NAD+水平并不能激活Sirtuins家族蛋白,而是通过直接抑制mTOR信号通路,阻止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4)将左侧的生理过程或器官与右侧与其相关的NAD+生物合成或功能进行配对             
A.脂肪组织     1.胰岛素分泌调节
B.eNAMPT     2.EV(细胞外囊泡)中的NAD生物合成
C.胰腺       3.NAD在下丘脑中的生物合成
D.下丘脑      4.认知功能改善
E.视网膜      5.SIRT1活动调节
F.海马体      6.睡眠质量改善
G.人体活动     7.延缓衰老
(5)根据材料,阐述NAD+提升技术如何影响暮年鼠的衰老进程,并解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_____________
(6)结合已知生物学知识,推测赛派诺通过提升NAD+水平可能对人体哪些方面产生抗衰老效应?请至少列举三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7)假设你是一名科研人员,正在设计一项关于赛派诺在人类抗衰老应用中的临床试验。请详细描述你的试验设计思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a.研究目的b.受试者选择标准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d.主要观察指标与数据收集方法e.预期结果及分析要求:论述清晰,逻辑严谨,科学合理。答案需涵盖所有知识点,体现对NAD+生物合成、抗衰老机制以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理解与运用_______________
6 . 番茄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茄果类蔬菜,光作为环境信号对植物的影响贯穿其整个生命历程。而夏季光照强度过高时,会对番茄造成强光危害,降低光合速率,影响番茄果实品质。
(1)番茄种子萌发需要光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种子萌发的光信号是指光照方向
B.光的调节作用是指光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C.调节种子萌发时,油菜素内酯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
D.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较低,有利于维持种子休眠

(2)植物形成了多种适应不同光环境的保护机制。如图所示,有害强光下,番茄叶肉细胞中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叶绿体转动至A侧向光
B.叶绿体转动至B侧向光
C.细胞质改变环流方向
D.细胞质流动停止

随着全球变暖,番茄种植同时受到亚高温(35℃)和强光的双重逆境胁迫。有实验小组欲研究脱落酸(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番茄的影响。如表所示,实验设四组并持续处理8天,均为昼夜各12h,夜温15℃;其中光强400nmol·m-2s-1的人工光为适宜光照,800nmol·m-2s-1的人工光为有害强光。
组别

叶面喷施

前3天处理

后5天处理

昼温(℃)

人工光(nmol·m-2s-1

昼温(℃)

人工光(nmol·m-2s-1

CK

25

400

25

400

W

35

800

A

30mg·L-1ABA

T

ABA合成抑制剂


(3)对该实验中各组的设计,以下评价合理的是(       
A.CK组产生的实验数据,能分别与W、A、T组进行比较研究
B.比较W组与A组,可说明喷洒的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番茄的调节
C.实验后3天,各组夜温应设置为与各自的昼温相同
D.该实验无法说明单个胁迫因素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4)为探究喷洒ABA是否影响番茄新叶的生长,对A组处理后的叶芽生长点进行镜检。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染色质数量增倍,说明ABA没有抑制DNA复制
B.形态数目相同的两组染色体分布于细胞两极,说明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
C.细胞质膜明显向内凹陷,说明细胞分裂即将完成
D.分裂期细胞明显少于间期细胞,说明ABA抑制细胞分裂

实验小组从实验的后五天起,观测各组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叶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等数据如图1、图2、图3所示。(折线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

(5)据图2、3中的信息推测,适宜生长条件下,喷洒脱落酸对番茄光合作用可能有_________(①促进/②抑制)作用。(编号选填)
(6)结合图1实验信息,以下对ABA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的番茄缺少长期调节作用
B.喷洒ABA后A组可能产生无籽番茄
C.W组在双重逆境胁迫下受到了ABA的调节
D.实验说明了ABA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7)结合题干及图表信息,分析ABA对亚高温强光胁迫下番茄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7 . 材料一: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见图,

补充信息:①前体mRNA可被剪切成circRNA等多种RNA
材料二:
氟比洛芬酯(FA)是一种非甾体类药物,研究人员欲探究FA是否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中P基因的表达,从而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及场景一中的信息,书写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中需要包含以下要点:
(1)根据图像简述此调控机制________
(2)简述circRNA的作用机理________
(3)利用所学知识,简述P基因mRNA表达为P蛋白的具体过程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三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
8 .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编号)

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②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③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④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
⑥结扎动物的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无变化,结扎的动物不产生糖尿
⑦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影响激素的分泌
⑧通过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肾上腺素的合成量进而影响糖类的代谢
2024-04-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三普陀区生物一模试题
9 . 腐乳是大众喜爱的发酵食品,腐乳发酵时微生物通过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决定了腐乳的口感和品质。人工接种纯种毛霉生产的腐乳滋味平淡、香气不佳,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
(1)从自然发酵的腐乳中获取菌株用于培养毛霉菌落,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皿用75%酒精消毒
B.腐乳取样后紫外灯照射灭菌
C.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接种后适宜在室温下培养

(2)酪素培养基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形成透明圈(如图)。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通用培养基②鉴别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液体培养基⑤固体培养基
(3)Hc值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表为8种毛霉菌株分别接种到酪素培养基培养后测得的Hc值。据表初步筛选出的三种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菌株编号

Hc值

3.75

5.80.50

4.33

5.423.083.905.33

将原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用的毛霉菌株编号为M1,筛选所得的3种菌株分别编号M2、M3、M4,将 M1、M2、M3、M4的毛霉孢子以 1:1 的比例两两混合,接种于豆腐小块表面,分别以接种单一毛霉孢子的豆腐为对照,培养后测定各豆腐毛坯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如图所示(柱状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

(4)根据上图数据,最优的毛霉菌株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想通过改造M4菌株形成新的单菌株毛霉发酵工艺,图1为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图2为目的基因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5)图1中目的基因扩增时,所用酶区别于M4菌株内同种酶的特点是________
(6)NedⅠ、EcoRⅠ、HindⅢ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A↓TATG、G↓AATTC、A↓AGCTT。扩增图2中目的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       
A.引物Ⅰ:— GGGAATTC —;引物Ⅱ:— CTCATATG —
B.引物Ⅰ:— GAATTCCC —;引物Ⅱ:— CATATGAG —
C.引物Ⅰ:— GGAAGCTT —;引物Ⅱ:— AAGCTTCC —
D.引物Ⅰ:— CTCATATG —;引物Ⅱ:— AAGCTTAAGCTT —

(7)关于图1中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
B.获得A的基本策略是定点突变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
D.预期产品一定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2024-04-0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10 . 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一般来说人体鼻腔里的纤毛和粘液、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能阻挡、消灭致病真菌。研究发现,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重症肺炎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风险上升。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巨噬细胞识别某种真菌孢子后的调节过程,虚线箭头表示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巨噬细胞内发生的调节变化。

(1)健康人体主要通过            免疫预防真菌感染。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2)巨噬细胞响应感染真菌孢子并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过程,是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抗体                           B.溶菌酶                                 C.细胞因子                    D.抗原肽
(3)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以下对其功能及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B.只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C.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D.参与激素的分级调节
(4)IκB-ɑ是一种蛋白质,根据图推测该蛋白质的功能是(       
A.免疫防御B.传递信息C.催化反应D.运输物质
(5)参与图中箭头①过程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DNA②mRNA③脱氧核糖核苷酸④核糖核苷酸⑤氨基酸⑥DNA聚合酶⑦ RNA聚合酶
(6)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过程包括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抗原受体识别真菌
②激素受体识别糖皮质激素
③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基因A的表达
④激素受体复合物促进基因A的复制
⑤IκB-ɑ抑制了B基因的转录
⑥IκB-ɑ促进了B基因的转录
⑦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化进一步增强
⑧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化受到抑制
(7)在监测某地区患者血液中念珠菌(一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时,发现其耐药率已经高达28.9%。以下选项中,对该现象分析有误的是(       
A.伊曲康唑的使用引发了念珠菌的耐药性突变
B.念珠菌的耐药率上升与伊曲康唑使用的频次有关
C.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选择了耐药性念珠菌
D.可采取尽量不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降低耐药性念珠菌感染
2024-04-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