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81 道试题
1 . 褐飞虱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的首要害虫。褐飞虱糖运输蛋白基因 6(Nlst6)是褐飞虱中肠特异表达的糖转运蛋白基因,帮助褐飞虱将中肠内腔的葡萄糖、果糖等糖分转运至血淋巴中而吸收利用,在褐飞虱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1)图1是褐飞虱糖运输蛋白运输葡萄糖示意图。据图1所示,褐飞虱将葡萄糖转运至血淋巴中的方式是____。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很多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的dsRNA(双链RNA)可影响Nlst6的表达水平,从而干扰褐飞虱的生长发育。科研人员进行了培育转基因水稻干扰褐飞虱Nlst6的研究。
转化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水稻培育
(2)表为常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下列选项中属于Hind Ⅲ切割获得的黏性末端的是____。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HindIII

XhoI

KpnI

PstI

A.B.C.D.

(3)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2所示引物,进行Nlst6基因目的片段的扩增。获取的Nlst6基因片段需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据表分析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

A.HindⅢB.XhoⅠC.KpnⅠD.PstⅠ

(4)以质粒p为载体,通过Nlst6基因片段构建目标表达载体A和B,如图3所示,其中EPSPS为抗草甘膦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一般可采用____。

A.DNA显微注射法B.农杆菌法
C.病毒感染法D.氯化钙法

(5)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转基因水稻幼苗。下列选项中有关上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过程需要某些植物激素参与调节
C.该过程经历了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D.该过程使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6)据图3分析,如何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筛选?____。(编号选填)
①用含一定浓度草甘膦的培养基筛选
②设计EPSPS基因引物用PCR技术确认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表达载体是否导入
生物测试
转基因水稻 dsRNA 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 转基因水稻 siRNA 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

注:-为表达载体A转基因水稻植株,1~7为表达载体B转基因水稻植株。
取食表达载体B转基因水稻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幼虫)和5龄若虫体内靶标基因Nlst6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

(7)分析图4、5、6,取食转基因水稻后褐飞虱体内靶标基因Nlst6的相对表达量____(增加/基本不变/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
(8)若要研究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的若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分别有什么影响,还需检测哪些指标。____。(编号选填)
①若虫发育所经历的时间   ②若虫最大体重   ③若虫平均体重   ④雌虫产若虫数量   ⑤雌、雄成虫最大体重   ⑥雌、雄成虫平均体重
2 . 人类的学习、记忆、运动等都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A、B表示不同结构,其中甲是结构B的放大。

(1)据图1所示,信息在A、B结构处的形式分别是____。
A.生物电、生物电B.化学信息、化学信息
C.生物电、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生物电

(2)信息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编号选填)
①A处信息传导的单向性
②B处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③A、B处信息传递都具单向性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一般认为是由ATXN3基因中CAG序列重复扩增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CAG序列重复56~86次就导致患病,且CAG序列扩增的长度与疾病表型的复杂程度成正相关,与疾病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图2表示某SCA3家系图,其中Ⅰ1不携带SCA3致病基因。

(3)根据题干分析,引起SCA3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片段重复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片段易位

(4)Ⅲ3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若要预防Ⅲ3患SCA3,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A.基因检测     B.染色体数目分析
C.B超检查     D.染色体结构分析
(5)经检查发现,Ⅲ1和Ⅲ2都是SCA3致病基因携带者,但都未出现任何SCA3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
SCA3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小脑和脑干神经元内突变的蛋白质ATXN3容易聚集,从而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包涵体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神经元的死亡。
(6)神经元内形成的包涵体可破坏线粒体功能。下列神经元的生理过程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Na+-K+泵的运行
②Na+大量进入膜内
③K+大量向膜外扩散
④神经递质的释放
(7)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形成,进而导致神经元的死亡,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_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8)研究发现,SCA3患者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图3中表示周围神经系统的是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

目前尚没有药物被批准用于SCA3患者的常规治疗。干细胞技术为治疗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9)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各种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是SCA3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
A.强大的增殖能力B.来源方便,易于培养
C.多向分化的潜能D.特有的分化全能性
3 . 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叶绿素进行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ALA分子式是C5H9NO3。下列物质中,与5-ALA一样都含有氮元素的有____。
①丙酮酸   ②氨基酸   ③核苷酸   ④乳酸   ⑤脂肪酸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为探究叶面喷施5- ALA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5- ALA溶液对不同组别的葡萄叶面进行喷施处理,最后得到了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表1和图)和葡萄果实品质指标(表2)。
表1 5-ALA处理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浓度

(mg·L-1

叶绿素a

(mg·-1

叶绿素b

(mg·g-1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0.86a

0.89a

1.01b

0.87a

0.24a

0.25a

0.28a

0.25a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2 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单粒质量/g

果粒纵径/mm

果粒横径/mm

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

固酸比

果实硬度(cm2·kg-1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65a

3.72a

3.86a

3.70a

20.78a

22.03b

23.52c

21.84

16.25a

16.54a

16.22a

16.44a

12.88a

17.77c

18.21c

14.74b

14.87a

24.93c

24.26c

19.97b

0.39a

0.43a

0.41a

0.44a

   

(2)科研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葡萄随机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对四组葡萄处理合理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四组葡萄分别用10、25、50、75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②第一组葡萄作为对照组用清水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③第二~四组葡萄作为重复组都用50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④第二~四组葡萄分别用10、25、50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3)表1数据是先用____溶液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该测定的方法是____
A.差速离心法   B.分光光度法 C.层析法   D.凝胶电泳法
(4)消费者选购高品质的葡萄一般除需要考虑外观、颜色等外,最重要的是口感。科研人员实验后发现叶面喷施5- ALA能提高葡萄的口感。根据表2分析,理由可能是____。
A.果粒更长B.可溶性固形物更多
C.固酸比更高D.果实硬度更大

(5)根据表2分析,叶面喷施第____组5- ALA溶液的葡萄品质相对最高。请结合表1、图和所学知识,请阐明葡萄品质提高的原因____
4 . 土壤中含盐量超过作物耐受的上限水平,从而影响到植物正常生长的情况称为盐胁迫。在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水稻产量也深受盐胁迫的影响。
(1)盐胁迫会导致水稻根毛细胞发生____(吸水/失水)的现象,进而使细胞液浓度____(编号选填),以达到渗透平衡的状态,从而影响了水稻的生长。
①升高   ②降低   ③先升高后降低   ④先降低后升高
水稻不仅通过根系吸收营养物质,还可能通过茎叶吸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喷施叶面肥(向茎叶表面施用的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影响水稻的产量等。某科研小级研究了不同外源物质(禾稼春、碧护和萘乙酸)及喷施次数对滩涂水稻产量的影响。
(2)禾稼春是一种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氨基酸的是____。
A.B.
C.D.
(3)碧护和萘乙酸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碧护含有赤霉酸(属于赤霉素的一种)和芸苔素内酯等成分。下列选项中的天然植物激素功能与赤霉酸类似的是____。
A.细胞分裂素B.乙烯C.生长素D.脱落酸

科研人员以南粳5055为试验品种布置实验。试验设7个处理项:“CK”作为空白对照组;“L1”、“L2”、“L3”分别表示喷施一定浓度的禾稼春、碧护和萘乙酸;“-2”表示喷施2次,分别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3”表示喷施3次,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下表表示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次数对滩涂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处理项

穗长/cm

着粒密度/(粒·/cm-1

有效穗数/(×104·hm-2

结实效/%

千粒重/g

产量/(kg·hm-2

CK

14.70c

6.61a

22.39a

92.17a

26.74b

7310.3c

L1-2

16.10ab

6.87a

23.59a

92.73a

27.15ab

7796.9bc

L2-2

15.97ab

6.73a

22.33a

91.23a

27.40a

8603.5a

L3-2

16.33ab

6.47a

22.09a

91.58a

26.81b

8159.5ab

L1-3

16.63a

6.66a

22.27a

90.90a

27.11ab

7828.5bc

L2-3

15.63b

6.40a

22.15a

94.63a

27.47a

8611.6a

L3-3

16.53a

6.77a

23.65a

92.18a

26.78b

8291.7ab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4)据表处理项中____对比分析,同种外源物质喷施不同次数对滩涂水稻产量的影响是____(编号选填)。
①喷施2次产量明显更高   ②喷施3次产量明显更高   ③无明显差异
(5)据表分析,和CK对比,喷施____(禾稼春/碧护/萘乙酸)对滩涂水稻产量的影响最明显,原因是对____(产量构成因素)提升最显著。
(6)根据表数据分析,请提出一种进一步提高滩涂水稻产量的方法:____
5 . 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部,总面积约114 km2,紧靠温州市中心,与城市有稳定交流,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大罗山森林是温州绿色都市生态网架的核心,整个都市将环大罗山发展。
(1)大罗山属于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甲~丙依次属于____。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D.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2)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大罗山森林大量朝人工经济植被发展,自然植被破坏严重,____(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明显降低。大罗山森林的上述变化属于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科研人员对大罗山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进行了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

(3)对大罗山植被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样线法D.显微计数法

(4)按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来说,大罗山应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图2分析说明,大罗山植被与中亚热带植被的差异有____。
A.乔木比例明显偏低B.灌木植物比例明显偏低
C.藤本植物比例明显偏低D.草本植物比例明显偏高

科研人员还对大罗山的动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与邻近的乌岩岭地区的动物进行了比较。其中两地区的两栖类动物组成如图3所示。两地区的鸟类和野生兽类组成比较结果与两栖类比较结果类似。

(5)根据题干信息和图3分析,相对于乌岩岭,大罗山的生物多样性中明显较小的是____。
A.基因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6)大罗山中隐鳃鲵科、蝾螈科等两栖动物都已灭绝,而仅有蟾蜍科和蛙科还在繁衍。在大罗山中,这两科的两栖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A.捕食B.共生C.种间竞争D.种内竞争

科研人员依据区域生态恢复与建设模式,预测了大罗山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后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价值,如表所求。
表 大罗山森林生态恢复前后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价值比较(单位:元·hm-2·a-1

核心服务功能

理论服务价值

生态恢复前*

生态恢复后*

服务价值

实现率%

服务价值

实现率%

光合固碳

1594.17

493.94

30.98

1273.65

79.89

释放氧气

6631.68

2054.77

30.98

5298.32

79.89

SO2净化

42.55

18.89

44.39

48.13

113.11

滞尘

1374.96

1049.86

76.36

2561.01

186.26

小计

9643.36

3617.46

9181.11

注:*未扣除经果林维护费用
(7)表1中光合固碳、释放氧气、净化环境等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8)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要想实现生态恢复后核心服务功能价值实现率提升,让社会-经济-自然融于一体,可以采取下列中的哪些措施____。(编号选填)
①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包括生态景观区、生态产业区和生态人居区
②根据当地潜在植被类型,选择营林树种,注意乔、灌木合理搭配
③选择适宜常绿阔叶树种如红楠、青冈等替代人工经济植被如杨梅等
④在土层较瘠薄、裸露基岩较多区域,选择耐贫瘠、速生的潜在树种
⑤选择土壤、水源等适宜区域,根据自身需求规划建设苗木繁育基地
6 . I.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酸性土壤中会有较多的离子态铝形成铝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我国酸性土壤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2%。土壤中离子态铝可以吸附在根尖细胞壁,降低细胞壁的弹性和可塑性,同时会对细胞内的生长素(IAA)进行调节,部分机理如图1。现有科研人员用一定浓度的铝溶液对植物拟南芥进行铝胁迫实验,图2为实验结果。

(1)据图2可知,遭受铝胁迫的拟南芥叶绿素含量降低,将影响到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 光能的吸收② 水的光解③ 三羧酸循环④ 卡尔文循环⑤ 糖生成⑥ 糖酵解
(2)据图2信息和已学知识分析铝胁迫拟南芥与对照组相比,鲜重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有             
A.有机物合成速率降低B.根的数目减少C.外界溶液浓度低不利根吸水D.根吸水的总面积较小

(3)结合图1、图2及相关信息,请分析铝胁迫下拟南芥的根长发生明显变化原因___________
II.已有研究表明,甜菜体内的甜菜红素(一种紫红色的水溶性色素)对植物抵抗铝胁迫有一定的作用。现将与甜菜红素合成相关的基因BURY利用农杆菌转化到拟南芥中,经元件处理该基因可在拟南芥原本白色的根细胞中高效表达,以提高拟南芥抵抗铝胁迫的能力。表1和表2分别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步骤所需的反应物质和反应条件。
表1

组分

体积(30μL)

载体

3μL

缓冲液

3μL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0.5μL

蒸馏水

23.5μL

表1
2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25-37℃2h
65℃20min
4℃59min

(4)在表1、表2对应的步骤完成后,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A.PCR获取并扩增BURY基因B.构建含BURY基因的表达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拟南芥细胞D.筛选含BURY基因的拟南芥细胞

(5)表2反应程序中65℃处理20min的目的应是           
A.载体DNA分子变性所需B.载体DNA分子退火所需C.使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失活,结束反应D.维持载体DNA分子的稳定结构

(6)以下最能说明抗铝胁迫的转基因拟南芥培育成功的是           
A.BURY基因存在于根细胞B.BURY基因转录出对应的mRNAC.根部呈现紫红色D.鲜重与野生型拟南芥没有显著差异

III.农杆菌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到的一种细菌,下表为用来培养农杆菌的LB培养基配方,下图是对培养的农杆菌进行菌落计数。
胰蛋白胨10.0g
酵母浸粉5.0g
NaCl10.0g
蒸馏水1L
配制完成后,将pH调至7.0

(7)LB培养基中给农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的主要是表3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8)图中的a、b、c、d中加入的都是LB培养基,结合图文信息判断,b、c、d中的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培养基,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液体② 固体③ 选择④ 鉴定⑤ 平板划线法⑥ 稀释涂布平板法
(9)经接种培养后,b、c、d中农杆菌菌落数分别为48、57、60,则在a中农杆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个/mL。
农杆菌转化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一般植物的转化如图。但在转化拟南芥时可以使用蘸花法:待拟南芥开花后将花序浸润在农杆菌悬液中1-2min,或吸取农杆菌悬液滴加在花蕾上,定期重复操作几次,农杆菌会随着萌发的花粉管进入胚囊,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进入囊胚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待果实成熟,即可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拟南芥种子。

(10)图的①-④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激素种类和比例的是____________ (图中编号选填),不同细胞中表选择表达的基因差异较大的过程有________ (图中编号选填)。
(11)若图中的植物细胞只有1个BURY基因导入并整合到了染色体上,那么在获得的转基因植物中,单个细胞内最多可同时存在________个BURY基因。
(12)农杆菌蘸花法转化拟南芥前,需将拟南芥植株已形成的果实和已经开放的花去掉,保留花序上的花蕾再进行菌悬液浸润花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能保证在同一时段收获种子,便于管理B.减少需要操作的花的数目,利于完全浸润C.保证浸润后受精发育而来的种子有足够营养供给D.提高含BURY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

(13)根据以上图文信息简要分析,为获得能合成甜菜红素的拟南芥,如图所示方法和蘸花法转化的差异(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可参与调节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和情绪认知等。如图为HPA轴及其对免疫的部分影响,其中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糖皮质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据图判断,HPA轴中存在___(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2)HPA轴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调节机制,下列生理活动中也存在这种调节机制的是          
A.感觉口渴时饮水B.户外冬泳时增加产热
C.碰到高温物体时缩手D.进食后的血糖升高

(3)GC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以升高血糖浓度,其作用可能包括     
A.促进肝糖原分解B.抑制肝糖原分解
C.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D.抑制组织细胞对糖的吸收和利用

(4)泼尼松是人工合成的GC,据相关信息和图推测服用泼尼松可以用来治疗的疾病有          
A.过敏性鼻炎B.糖尿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艾滋病

(5)肾上腺皮质还可以分泌盐皮质激素参与调节水和盐的代谢,盐皮质激素不足会使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导致神经纤维膜内钾离子往外扩散__________(增多/减少/不变),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的绝对差值________ (变大/变小/无变化)。
抑郁症的成因复杂,现有几种假说比较得到认可。一种是HPA轴假说:HPA轴功能亢进,导致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海马体受损引发抑郁;一种是5-HT(5-羟色胺,一种与愉悦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假说,该假说机制与图中的一些结构或物质异常有关,其中的单胺氧化酶可降解5-HT。

   

(6)请用箭头和图中字母绘制出图7结构中信息的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
(7)在5-HT假设成立的前提下,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判断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异常变化会导致抑郁的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5-HT合成增加       ② 5-HT合成减少       ③ 5-HT载体增加       ④ 5-HT载体减少⑤ 单胺氧化酶增加⑥ 5-HT受体减少
(8)研究人员用不可预测压力刺激作用于小鼠致抑郁,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海马体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形状不规则,请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支持HPA轴假说并加以说明___________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HPA轴功能亢进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有相关性。
(9)肠腔中的肠道菌群所处的环境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内环境。
(10)若要对“抑郁症患者HPA功能亢进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加以验证,应选取健康人和___________ (抑郁症患者/未曾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1)高GC可导致高血脂,血脂检测中有一项指标为高密度脂蛋白,是磷脂分子包裹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的颗粒结构,据此推测高密度脂蛋白经特殊处理后,完全提取的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铺开的面积约为__________ (编号选填),高密度脂蛋白中的各种脂质分子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 颗粒表面积② 颗粒表面积2倍③ 都以碳链为分子骨架④ 都难溶于水⑤ 都主要由C、H、O等元素组成⑥ 主要作用都是储能
8 .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先天性畸形、进行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图为一患者家系图谱,相关基因用F/f表示。

(1)据图判断,FA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Ⅰ-1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家系中,可能存在的FA致病基因传递途径有         
A.Ⅰ-1体细胞→Ⅱ-3体细胞
B.Ⅰ-2卵原细胞→Ⅱ-3卵原细胞
C.Ⅱ-3卵原细胞→Ⅲ-1第一极体
D.Ⅱ-4次级精母细胞→Ⅲ-1体细胞

FA细胞水平的检测方法常用“染色体断裂试验”,实验原理为:FA患者的淋巴细胞对DNA交联诱导剂异常敏感,在低浓度的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诱导下,染色体断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步骤:①外周血标本加到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丝裂霉素C培养。②制片,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种类,记录断裂次数。 ③计算断裂率。
(3)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需          
A.严格控制培养温度B.添加抗生素防细菌污染
C.严格控制培养基渗透压D.培养前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

(4)显微镜观察的是___________(分裂间期/分裂期)的淋巴细胞。若在淋巴细胞内观察到了游离的染色体中间片段,至少应记录为_______次断裂。
(5)若隐性基因纯合致病或致死,即自然选择对该隐性基因不利,理论上该基因的基因频率应该减少,最终在群体中消失,可实际上群体中该致病或致死隐性基因的频率仍大致保持稳定,请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9 . 珊瑚礁生态系统因其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主要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堆积而成,许多珊瑚虫聚合生长构成珊瑚,珊瑚虫内胚层细胞中生活着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自身产生的色蛋白等使得珊瑚呈现各种颜色。图1为珊瑚礁中部分生物关系图。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2)当海水温度升高或盐度下降时,长棘海星幼体成活率将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虫黄藻和珊瑚虫的种群密度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前者增加,后者减少B.二者都减少C.前者减少,后者增加D.二者都增加
(3)很多珊瑚虫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出绿光,用以招募附近水域浮游的虫黄藻进入其体内,该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运行需           
A.一定的结构B.能量的流动C.物质的循环D.信息的传递
(4)虫黄藻能进入珊瑚虫内胚层细胞,可能与内胚层细胞的下列结构或生理现象直接相关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质膜的载体蛋白② 细胞识别③ 质膜的流动性       ④ 细胞分裂
珊瑚对环境变化及为敏感,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升高或除草剂污染就可能对其生长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珊瑚虫体内虫黄藻减少或虫黄藻失去颜色,从而出现白化现象,若一段时间内影响因子消除,颜色可得到恢复,长时间胁迫则珊瑚虫死亡,白化不可逆。
(5)较短时间的SST升高,白化珊瑚能得以恢复的原因可能有         
A.胁迫期珊瑚虫体内还有少量的虫黄藻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
B.胁迫期珊瑚虫尽量增加对浮游生物的摄取
C.SST恢复后珊瑚虫继续招募和吸纳
D.虫黄藻胁迫期珊瑚虫充分利用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
(6)科研人员预实验测得虫黄藻细胞密度和吸光度关系曲线如图2,将一定数量的离体虫黄藻在25℃进行培养,连续8天定时取样测定吸光度结果如图3。在以上预实验中,培养到第7天的虫黄藻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高温和扑草净(一种除草剂)对珊瑚白化的影响得结果如图4。其中YⅡ是珊瑚虫体内虫黄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指标,48、96为扑草净处理时间(小时),R48、R96为移除扑草净后的时间(小时),曲线①②③④分别为使用0、0.33、1、9ng/mL扑草净处理。

(7)结合相关信息和图4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可能是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或色素的数量变化导致YⅡ变化                    
② 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扑草净会加剧珊瑚白化
③ 高温和扑草净对珊瑚白化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                                 
④ 高温和扑草净胁迫导致的珊瑚白化可逆
(8)针对已经发生大面积不可逆白化的退化珊瑚礁,目前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移植:采摘供体珊瑚移植到退化区域,主要利用珊瑚旺盛的无性繁殖能力;一种是人工培植:供体珊瑚排卵时,收集受精卵,在养殖场内人工养殖后投放到退化区域。据此分析人工移植可能会__________ (编号选填),人工培植可能会 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 对供体区域的珊瑚造成一定伤害       ② 短期经济成本较高       ③ 短时间提高退化区的珊瑚覆盖率       ④ 长期生态效果较好⑤ 增大修复区域珊瑚的遗传多样性       ⑥ 增加珊瑚疾病传播风险
10 . 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2024-04-12更新 | 270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