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如图为多种因子调控顶端优势的机制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除顶端优势的主要原因是能为侧芽生长提供能量
B.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在调控侧芽生长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比值较低时有利于消除顶端优势
D.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生长均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 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实验1: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实验观察的结果是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实验2:按实验1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其后的实验示意图如下。实验观察的结果是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人作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1表明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B.实验2表明: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
C.按实验2中B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再移去根冠外含Ca2+的琼脂块,胚根将继续弯曲向上生长
D.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3 . 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可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生长素被氧化为3-亚甲基代吲哚,后者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为验证该原因,科学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进行实验。将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并测量两组小麦中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植物的尖端可以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向光侧运向背光侧
B.甲组应用适宜强度可见光照射,乙组用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
C.生长素主要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D.实验结果应为甲组比乙组长得高,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也比乙组高
4 . 如图所示,图1、2、3 表示对胚芽鞘所作的不同处理,图4为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内放置一胚芽鞘,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图5 表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图3弯曲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
B.图5 中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Y<X<Z
C.图1 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若将图4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置于一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则胚芽鞘朝向单侧光弯曲生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表示植物的根、茎生长单位长度的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图1中曲线I、Ⅱ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茎、根生长的影响
C.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2m
D.若胚芽鞘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是图2的2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小于g
2024-03-2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
6 . 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下图)。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B.顶端弯钩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C.顶端弯钩的内侧中生长素可能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D.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7 . 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④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向下弯曲,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1),破土时,弯钩处的下胚轴先接触土壤。研究发现,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的,有多种植物激素参与了弯钩的形成,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所示。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可降低EIN3/EIL1转录因子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
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酸与乙烯的作用效应相抗衡,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C.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2024-0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研究表明,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控顶端优势的形成。在茎尖,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时,通过影响侧芽位置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抑制侧芽生长,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作用于IPT和CKX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分泌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生长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C.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均升高
D.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在IPT表达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10 .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农桑辑要》是元朝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其中描述“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此项操作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植物体内的PAA、GA、IBA、IAA都属于生长素
C.用一定浓度生长素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利用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D.打去“冲天心”是通过促进侧芽合成赤霉素发挥作用
2024-01-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