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年。
(2)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______(填“前”或“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用______(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3)图1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

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_原因(至少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上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个/mL。
2 .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估算的方法是___。若吸取水样1mL并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mL水样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个。
   
(6)若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长时间无人管理,使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演替的原因是___
2024-01-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如下图的4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实验过程中出现细菌污染,则可能导致得到图甲曲线
B.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增加通氧量,则可能得到图乙曲线
C.若持续增加培养液,则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丁曲线所示
D.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基因突变产生的新菌株能利用原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则可得到图丙曲线
4 .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λ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建立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3,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图4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图5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关于种群特征的相关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图1的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在c段该种群表现为增长型
(2)图1的曲线b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其减少的机理相同
(3)图1的de段和图2的CD段变化的含义相似
(4)图1的e点和图2中的D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
(5)吹绵蚧种群数量低于m或大于p时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6)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之间时,种群数量会下降并稳定于m点
(7)图中m、n、p是吹绵蚧种群数量的稳定点,果园生产中要严防超过n点
(8)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9)图4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小
(10)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11)呈“J”形增长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12)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
(13)图5③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14)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15)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5中的①②
(16)图5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改变④,进而影响②,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7)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18)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19)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20)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密度
(21)猞猁常以雪兔为食,猞猁与雪兔的数量变化具有同步周期性
(22)东亚飞蝗在干旱年份容易大爆发,体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23)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池塘内的椎实螺的相对产卵量减少,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24)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林下植物种群数量
(25)一块农田里所有蜘蛛的种群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6)可以通过五点取样法调查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27)若某月统计蜘蛛种群个体总数为500只,本月新生个体数为200只,死亡个体数为60只,则蜘蛛种群的月出生率为400‰
(28)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蜘蛛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2023-11-23更新 | 88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2讲 种群
5 . 图甲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丙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图丁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若图甲表示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最好在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蛇发挥明显作用的时间段是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图甲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可采取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___。若以图乙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___个。该数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甲中D点对应图丙中___的年龄结构。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丙中___所示的类型。
(5)图丁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进行。
2023-1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得到的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图2为观察到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中方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指数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每个酵母菌的合成代谢均大于分解代谢
B.实验开始时接种酵母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
C.在滴加培养液后应等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D.利用图2的计数方法获得图1曲线,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
2023-12-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学情调研生物试题
7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并绘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酵母菌细胞进行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充分摇匀,目的是______。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2)据图分析,曲线_______所示的种群增长最快。该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培养方式与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是_____(答出2点)。培养后期,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因生存空间等与种群密度变化相关的因素的限制而下降,这些因素称为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3)培养液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根据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提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________(答出1点)。
2023-12-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试题
8 . 图1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填“b”“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1中曲线II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II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
(3)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如果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液进行染色,在计数时应只统计___色的酵母细胞。
(4)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3,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个/mL
2023-12-1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该数值变化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是某种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逐个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可以先适当稀释再进行计数
C.随时间推移,该种酵母菌在19.8℃下的数量最终也会稳定在K值不变
D.据图分析,该种酵母菌在24.8℃下时,大约第5天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0 .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_____(填数字),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_____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某种食草动物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____,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______,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年。
(4)若某同学用大方格边长为1mm,深度为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为监测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5个中方格中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特性进行诱捕。
2023-12-11更新 | 4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