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清朝数学学李善兰在1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1930年美国人给出了我们课本中所学的集合论的函数定义,已知集合,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请由函数定义判断,其中能构成从的函数的是(       
A.B.C.D.
2 .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我国传统算盘每一档为两粒上珠,五粒下珠,也称为“七珠算盘”未记数(或表示零)时,每档的各珠位置均与图中最左档一样;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例如:当千位档一个上珠、百位档一个上珠、十位档一个下珠、个位档一个上珠分别靠梁时,所表示的数是5515.现选定“个位档”、“十位档”、“百位档”和“千位档”,若规定每档拨动一珠靠梁(其它各珠不动),则在其表示的所有四位数中能被3整除的个数为(  )

A.5B.6C.7D.8
2021-08-30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3 . 《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三而一,验之以基,其形露矣.”文中“阳马”是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在阳马中,侧棱底面,且,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B.C.D.
2021-08-08更新 | 13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次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次使用“<”表示“小于”,用“>”表示“大于”,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且,则
D.若,则
5 . 技术的数学原理之一是著名的香农公式:.它表示:在受噪声干扰的信道中,最大信息传递速度取决于信道带宽,信道内信号的平均功率,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的大小,其中叫做信噪比.当信噪比较大时,公式中真数中的可以忽略不计.假设目前信噪比为若不改变带宽,而将最大信息传播速度提升那么信噪比要扩大到原来的约(       
A.B.C.D.
6 .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即农历).干支纪年历法,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科学历法之一.今年(2020年)是庚子年,小华的爸爸今年10月10日是56周岁生日,小华爸爸出生那年的农历是(       
A.庚子B.甲辰C.癸卯D.丙申
2021-02-07更新 | 84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前热身模拟数学试题
7 .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设,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也被称为“高斯函数”,例如,设为函数的零点,则       ).
A.2B.3C.4D.5
2021-01-29更新 | 5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其对扇形田面积给出“以径乘周四而一”的算法与现代数学的算法一致,根据这一算法解决下列问题:现有一扇形菜田,下周长(弧长)为16米,径长(两段半径的和)为20米,则该扇形菜田的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
9 . 历史上数列的发展,折射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时代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引入“兔子数列”:即1,1,2,3,5,8,13,21,34,55,89,144,233…即,当n≥3时,,此数列在现代物理及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若此数列的各项依次被4整除后的余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值为(       
A.24B.26C.28D.30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2020-11-30更新 | 1362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