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2 道试题
1 . 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48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式:,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是虚数单位,该公式被称为欧拉公式.根据欧拉公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的最大值为2
C.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D.若在复平面内分别对应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2024-04-01更新 | 109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 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据记载,在公元前1120年,商高答周公曰“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 ”因此,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商高定理”. 数百年后,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并证明了这个定理,因此“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 如图所示的勾股圆方图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若中间小正方形面积(阴影部分)是大正方形面积一半,则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2024-01-29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卷
3 . 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个数列,2,3,5,8,其中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即,这样的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若,则       
A.B.C.D.
2024-01-16更新 | 52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如东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我国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即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加,它的周长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在公元5世纪又进一步求得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第一个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使中国对圆周率的计算在世界上领先一千多年.依据“割圆术”,由圆内接正六边形算得的圆周率的近似值是(       

A.2.9B.3C.3.1D.3.14
2024-01-04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数学期末考01
5 . 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古人视玉为宝,玉佩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有着表达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玉佩又代表不同的寓意.如图1所示的扇形玉佩,其形状具体说来应该是扇形的一部分(如图2),经测量知,则该玉佩的面积为(       

          

A.B.
C.D.
2023-12-29更新 | 68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6 . 勾股定理是人类耻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在中,,以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将较小的两个正方形按图2所示放置,连结MGDC.若,且,则AB的长为()
A.B.C.D.
2023-12-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数学期末考02
7 . 联想祖暅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何一个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请计算:由曲线,直线轴所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2023-1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文科数学试题
8 . 18世纪30年代,数学家棣莫弗发现,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那么当n比较大时,可视为X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任意正态分布,可通过变换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当时,对任意实数x,记,则(       
A.
B.当时,
C.随机变量,当减小,增大时,概率保持不变
D.随机变量,当都增大时,概率单调增大
2023-12-19更新 | 164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如皋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9 . 欧阳修《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设铜钱是直径为的圆,中间有边长为的正方形孔,若你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       
A.B.C.D.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实数,则下列
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B.C.D.
2023-12-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题(凌海二高命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