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度测量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2 .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广表平原,处处都能见到5G基站的身影.如图,某同学在一条水平公路上观测对面山项上的一座5G基站AB,已知基站高AB=50m,该同学眼高1.5m(眼睛到地面的距离),该同学在初始位置C处(眼睛所在位置)测得基站底部B的仰为37°,测得基站顶端A的仰角为45°.

(1)求出山高BE(结果保留整数);
(2)如图(第二幅),当该同学面向基站AB前行时(保持在同一铅垂面内),记该同学所在位置C处(眼睛所在位置)到基站AB所在直线的距离CD=xm,且记在C处观测基站底部B的仰角为,观测基站顶端A的仰角为β.试问当x多大时,观测基站的视角∠ACB最大?
参考数据:.
2023-04-13更新 | 1380次组卷 | 33卷引用:专题23 解三角形应用
3 . 龙光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位于无锡市锡山山顶,如图,某学习小组为了在塔外测量龙光塔的高度,在与塔底B水平的C处测量得塔顶A的仰角为.受锡山地形所限,他们沿斜坡从C点下行14米到达D点(与ABC共面)后,测量得塔顶A的仰角为.已知CD两点的海拔高度差为2米.

   

(1)记斜坡C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计算的余弦值;
(2)计算龙光塔的高度.
4 . 某校学生利用解三角形有关知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处有一栋大楼,某学生选(与在同一水平面的)两处作为测量点,测得的距离为,在处测得大楼楼顶的仰角.
   
(1)求两点间的距离;
(2)求大楼的高度.(第(2)问不计测量仪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
2023-05-05更新 | 6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4.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八大题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解答题-问答题 | 容易(0.94) |
名校
解题方法
5 .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侧点CD.现测得,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求塔高

   

2023-07-31更新 | 672次组卷 | 4卷引用:6.4.3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第一练】“上好三节课,做好三套题“高中数学素养晋级之路
6 . 桌状山是一种山顶水平如书桌,四面绝壁临空的地质奇观.位于我国四川的瓦屋山是世界第二大的桌状山,其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苏轼曾有诗云:“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某地有一座类似瓦屋山的桌状山可以简化看作如图1所示的圆台,图中AB为圆台上底面的一条东西方向上的直径,某人从M点出发沿一条东西方向上的笔直公路自东向西以的速度前进,6分钟后到达N点.在M点时测得A点位于北偏西方向上,B点位于北偏西方向上;在N点时测得A点位于北偏东方向上,B点位于北偏东方向上,且在N点时观测A的仰角的正切值为.设A点在地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B点在地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MN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分布如图2所示.

(1)该山的高度为多少千米?
(2)已知该山的下底面圆的半径为1.8km,当该山被冰雪完全覆盖时,冰雪的覆盖面积为多少平方千米?
2023-04-26更新 | 76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六章 突破立体几何创新问题 专题二 融合科技、社会热点 微点1 融合科技、社会热点等现代文化的立体几何和问题(一)【培优版】
7 . 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该塔共十三层,雄伟挺拔,高度位于中国砖结构古塔之首.如图,某测绘小组为了测量汾阳文峰塔的实际高度AB,选取了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三个测量基点CDE,现测得,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参考数据:取.
   
(1)求
(2)求塔高(结果精确到1m).
2023-05-25更新 | 6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4.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八大题型】
8 . 山东省滨州市的黄河楼位于蒲湖水面内东南方向的东关岛上,渤海五路以西,南环路以北.整个黄河楼颜色质感为灰红,意味黄河楼气势恢宏,更在气势上体现黄河的宏壮.如图,小张为了测量黄河楼的实际高度,选取了与楼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现测得,在点处测得黄河楼顶的仰角为,求黄河楼的实际高度(结果精确到,取).
9 . 如图,为了测量出到河对岸铁塔的距离与铁搭的高,选与塔底B同在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D.在C点测得塔底B在北偏东方向,然后向正东方向前进20米到达D,测得此时塔底B在北偏东方向.

   

(1)求点D到塔底B的距离
(2)若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求铁塔高.
2024-04-02更新 | 57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寒假自学课】(苏教版2019)
解答题-应用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某班级学生用皮尺和测角仪(测角仪的高度为1.7m)测量重庆瞰胜楼的高度,测角仪底部A和瞰胜楼楼底O在同一水平线上,从测角仪顶点C处测得楼顶M的仰角,(点E在线段MO上).他沿线段AO向楼前进100m到达B点,此时从测角仪顶点D处测得楼顶M的仰角,楼尖MN的视角N是楼尖底部,在线段MO上).

(1)求楼高MO和楼尖MN
(2)若测角仪底在线段AO上的F处时,测角仪顶G测得楼尖MN的视角最大,求此时测角仪底到楼底的距离FO
参考数据:
2024-05-19更新 | 7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训练一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