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卡方的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某学校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从学校内随机抽取了500名高中学生进行在线调查,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分配情况等数据,并将样本数据分成九组,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现认为大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时间为长,小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时间为短,填写下列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5%把握认为公益劳动时间与学生性别有关.

性别

公益劳动时间

合计

110




120


合计





(2)为进一步了解这5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分配情况,从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在三组内的学生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人,现从这10人中随机抽取3人.记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在内的学生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3)以调查结果的频率估计概率,从该学校所有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用“”表示这20名学生中恰有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在](单位:小时)内的概率,其中.当最大时,写出的值.

0.100

0.050

0.025

0.010

2.706

3.841

5.024

6.635

昨日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数学试题
2 . 为了解某地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长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从该地区29000名学生中抽取580人,得到日均体育锻炼时长与学业成绩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范围

学业成绩
优秀5444231
不优秀1341471374027
(1)该地区29000名学生中体育锻炼时长不少于1小时人数约为多少?
(2)估计该地区初中学生日均体育锻炼的时长(精确到0.1)
(3)是否有的把握认为学业成绩优秀与日均体育锻炼时长不小于1小时且小于2小时有关?
(附:其中.)
7日内更新 | 7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上海夏季高考数学真题(网络回忆版)
3 . 在传染病学中,通常把从致病刺激物侵入机体或者对机体发生作用起,到机体出现反应或开始呈现该疾病对应的相关症状时止的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一研究团队在当地感染某一种传染病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200名患者,其中潜伏期超过5天的患者人数为80.
(1)为了研究这200名患者中潜伏期超过5天的群体与不超过5天的群体的性别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该团队将患者按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人数分布如下表所示:

潜伏期≤5天

潜伏期>5天

总计

67

34

101

53

46

99

总计

120

80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两类人群的性别有无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并说明理由;(附:,其中
(2)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该团队拟在当地随机抽取名患者开展个案分析.现用200名患者中潜伏期超过5天的频率值,作为“从当地随机抽取一名患者,其潜伏期超过5天”的概率的估计值.若该团队希望事件“这n名患者中,至少有2人的潜伏期超过5天”发生的概率不低于0.9,同时为了保障个案分析的质量,考虑到时间与成本的制约,希望抽取的患者数尽可能少,则该团队应该抽取多少名患者?
2024-06-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控江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数学试卷
4 . 某药物公司为了研发一种抗病毒疫苗,在200名志愿者中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将疫苗注射到200名志愿者体内,一段时间后测量志愿者的某项指标值,按[10,20),[20,30),[30,40),[40,50),[50,60),[60,70]分组,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经检测发现,志愿者中体内产生抗体的共有150人,其中该项指标值不小于30的有110人.

(1)求这200名志愿者该项指标值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2)填写下列列联表;
指标值指标值合计
产生抗体
未产生抗体
合计
(3)根据列联表判断,在显著性水平的前提下,能否认为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与指标值不小于30有关?
参考公式:,其中;参考数据:.
2024-06-02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对某市空气质量进行调研,随机抽查了100天空气中的浓度(单位:),得下表:

32184
6812
3710
(1)估计事件“该市一天空气中浓度不超过75,且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
(2)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列联表:

并判断,该市一天空气中浓度与浓度是否有关?
附:
2024-05-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数学试题
6 . 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不超过70分钟的工人为“优秀”,否则为“合格”.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分钟)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第75百分数;
(2)独立地从两种生产方式中各选出一个人,求选出的两个人均为优秀的概率;
(3)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两种生产方式优秀与合格的人数填入下面的2×2列联表: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总计

优秀




合格




总计




根据上面的2×2列联表,判断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工作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
2024-04-25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质量调研数学试卷
7 . 某学生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的人次,整理数据得到下表(单位:天):

锻炼人次

空气质量等级   
1(优)31825
2(良)614
3(轻度污染)556
4(中度污染)630
(1)求一天中到该公园锻炼的平均人次的估计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2)若某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为或2,则称这天“空气质量好”;若某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为3或4,则称这天“空气质量不好”.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列联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到该公园锻炼的人次是否与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有关?(规定显著性水平

人次≤400人次>400总计
空气质量好
空气质量不好
总计
附:.
2024-04-25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8 . 某疾病预防中心随机调查了340名50岁以上的公民,研究吸烟习惯与慢性气管炎患病的关系,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不吸烟者

吸烟者

总计

不患慢性气管炎者

120

160

280

患慢性气管炎者

15

45

60

总 计

135

205

340

(1)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患慢性气管炎与吸烟有关?
(2)常用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优势,在统计中称为似然比.现从340人中任选一人,A表示“选到的人是吸烟者”,B表示“选到的人患慢性气管炎者”请利用样本数据,估计的值;
(3)现从不患慢性气管炎者的样本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7人,从这7人里再随机选取3人,求这3人中,不吸烟者的人数X的数学期望.

附:

2024-04-24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9 . 为了考察某种药物预防疾病的效果,进行动物试验,得到如下图所示列联表:
药物疾病合计
未患病患病
服用50
未服用50
合计8020100
取显著性水平,若本次考察结果支持“药物对疾病预防有显著效果”,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参考公式:;参考值:
2024-04-23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10 . 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达48.91亿次,总花费4.91万亿元.人们选择的出游方式不尽相同,有自由行,也有跟团游.为了了解年龄因素是否影响出游方式的选择,我们按年龄将成年人群分为青壮年组(大于等于14岁,小于40岁)和中老年组(大于等于40岁).现在S市随机抽取170名成年市民进行调查,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青壮年

中老年

合计

自由行

60

40

跟团游

20

50

合计

(1)请补充列联表,并判断能否有的把握认为年龄与出游方式的选择有关;
(2)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跟团游中抽取14个人,再从14个人中随机抽取7个人,用随机变量表示这7个人中中老年与青壮年人数之差的绝对值,求的分布和数学期望.

0.10

0.05

0.025

2.706

3.841

5.024

2024-04-19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