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候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东魏刺史辛纂兵出战。纵兵击之,纂大败,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

⑤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⑥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⑦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减)


注:①太祖:北周宇文泰。②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武卫遂能辞父母,妻子 __________      
(2)信以同谋   _________
2.为下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准确的一项。
魏孝武相委任(       
A.正直B.向来C.交往D.非常
3.为下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准确的一项。
东魏刺史辛纂兵出战(       
A.约束B.强迫C.统率D.雕刻
4.下列对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胜弟岳为候/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B.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D.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6.结合全文内容,推测第④段朝廷派遣独孤信前往荆州招抚怀柔百姓的原因。
7.隋朝建立后,追封独孤信为赵国公,谥号景。古代谥法解中记载“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德行可仰曰景”。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独孤信能够谥景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徐图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者甚众。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司衣: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②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唐穆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法。③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④粜(tiào):卖。⑤常平:古代一种筑仓储谷以调节米价的方法。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擅造律也(       ) (2)者甚众(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违制之     
A.座位             B.原因                  C.就任             D.定罪
(2)公徐图之(     
A.丈夫的母亲       B.父亲的姐妹        C.暂且            D.姑息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5.传记常以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欧阳修的话从侧面烘托出苏轼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苏轼在新法实行时和任杭州知县时的所作所为均可反映出他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屈原于顷襄王             (2)怒而
(3)形容枯槁             (4)是以
2.翻译句子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文中屈原和渔父的对话,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2022-06-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九龄,字子寿。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②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副知院事。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契丹败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

④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⑤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①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门下省侍中牛仙客。帝怒,杖子谅于朝堂,九龄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

②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注】①上皇:即唐玄宗。公元755年12月发生安史之乱,后洛阳失守,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8月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                    (2)九龄举非其人(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书广州刺史(       )
A.求取功名                    B.干涉政务                    C.冒犯                    D.谒见
(2)臣请罪戮之(       )
A.因为                           B.趁着                    C.趁机                    D.经由
3.把甲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4.甲文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契丹败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
5.甲文①、②段塑造人物颇有特色,请举例简析。
6.结合乙文对张九龄的记载,推断甲文“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句中方框内应填什么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2022-06-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越国以鄙
C.晋函陵D.且君尝为晋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过也
B.以无礼于晋/吾还也
C.其无礼于晋/乱易整,不武
D.以其无礼晋/佚之狐言郑伯曰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追溯晋国曾背叛秦国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是烛之武说服秦国撤军的策略之一。
B.晋文公拒绝了子犯请求攻击秦军,并说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表现了他对秦穆公当年帮助自己回国当上国君的答谢,也有面对秦军违约撤退的无奈。
C.秦晋因“利”联合共伐郑国,盟约在前,但秦军又因郑国“利”诱而单方面撤军,违背了“礼”。由此可见,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在逐“利”之时已完全不受 “礼”的约束。
D.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请求先“辞”后“许”,虽有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4.请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5.本文的对话描写极具艺术效果,不仅暗示了事件的发展,还渗透了作者的褒贬,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022-06-22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且于楚也(       )   (2)越国以(       )
(3)君焦、瑕(       )   (4)秦以利晋(       )
2.把材料一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分析材料一如何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4.《文心雕龙·论说》中:“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咨:凭借)悦怿。”根据刘勰的评价分析烛之武的游说之辞。
2022-05-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②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③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至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注】①脂膏:比喻富裕之地。②连毂:一车接一车,形容车辆众多。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天下扰乱B.而奋力行清洁C.乃执其妻子D.冀当退却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3.把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4.联系全文,推测世祖下诏褒美孔奋的具体内容。
5.文章多处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来表现孔奋的形象,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022-01-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琏侵牟状。即擢右佥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

③秉尽心边计,不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允行。

④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而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引咎,略不自辩。

(节选自《明史·李秉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琏侵牟状(              )
(2)诸弊政(              )
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秉尽心边计,不嫌怨
A.考虑B.抚恤C.怜悯D.顾虑
3.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因具引咎
A.分条陈述B.梳理C.疏离D.撰写
4.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6.作为皇帝,当彭华诋毁李秉“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他是否会取信?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来印证你的判断。
7.李秉的仕途沉浮与他哪些性格特点相关?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2021-12-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