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宰相刘罗锅》中有句调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当今社会生活,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涉及《乡土中国》中相应的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①块然:孤独貌。②壮齿:壮年。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条”两句借柔条与绿叶随时令之变,或强劲,或枯黄,表现时光流逝。
B.“明月”两句,“皦皦”写月之明亮皎洁,而“流”字赋予月光动态之美。
C.“壮齿”两句写诗人壮年时期常常漂泊不定,如今人到暮年仍怀慷慨壮志。
D.本诗属于古体诗,在表情达意上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
(2)“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本诗“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字,与《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的辉煌亦即死亡,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连用“忽然”“钻出来”“闪入”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突然看到昙花花苞时的惊喜。
B.文中多次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来称呼昙花,把昙花拟人化,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喜爱、赞美。
C.作者描述昙花的生命历程,解读其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昙花一现”这个古老词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D.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昙花绽放的过程进行了精细描摹和热情礼赞,也阐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哲理思考。
E.文章多次写到昙花对“我”一次次的神秘呼唤,在强化主观色彩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比较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2.从全文看,文中第①段的叙述有何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极富表现力,请进行赏析。
4.本文的题目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请联系文本,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探究你对“瞬息与永恒”的内涵领悟。
2022-06-07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耀华滨海学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典籍里中国》这一电视节目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牢牢地“圈住”了亿万粉丝,赢得社会不同观众群体__________。优秀典籍中蕴含的深邃的中华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诸多__________的典籍,成为《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作__________的精神宝藏。这类文化综艺节目注重内容思想深度的挖掘,其艺术呈现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创新。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采用AR等现代科技、穿越古今的“双向互动”等诸多艺术手法,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天工开物》篇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心愿与今日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__________,观众仿佛置身于“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场景,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口称赞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交相辉映
B.拍手称快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交相辉映
C.拍手称快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相映成趣
D.交口称赞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相映成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B.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C.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以上。
D.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3.下列与古代典籍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浪漫主义诗集——氓之蚩蚩
B.《论语》——春秋末期——语录体散文——恐年岁之不吾与
C.《南华经》——战国中期——寓言体散文——依乎天理《齐物论》
D.《史记》——东汉——纪传体通史——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

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

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废苑迢迢入草莱”运用倒装,不仅突出了连天而起的满眼荒草,长势茂盛,而且有力地显现了旧苑的衰微。
B.《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句意。
C.中间两联,紧承首联,集中写第二句中的“怀古”,把“怀古”的内容具体化,纯然“怀古”,并为自然地过渡到尾联作了准备。
D.诗歌从怀古开始,到伤今结束,全诗低回曲折而又激情奔涌,显示出作者沉郁豪健的笔力。
2.概括并分析诗歌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

材料三 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工人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
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
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
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
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禅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钩心斗角悟方圆。
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2022-03-30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线上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崇。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材料二: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黄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材料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此者,悉被褐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暑,浴书斋               州司临门,急星火
B.免汝去害人                  不赂者赂者丧
C.此阴阳失位                  弃黔首以资敌国
D.而愚民悬符厌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城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是疫情带来祸患的一组是(     
①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
②人闻其臭,鲜不疾者
③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④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骼,经营苦盖
⑤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⑥阴阳失位,寒暑错时
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宗伯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翼伸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2)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3)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7.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2022-06-07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教学总结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待。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薄,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也。平旦起,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细事不            苟:马虎
C.辄一             扣:求教
D.卖菜者过门          俟:看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独厚于公               朝济夕设版焉
C.世之所谓知己是乎        “恕”乎
D.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俏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5.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7.作者认为“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材料四:

图表:与平时工作相同时间负荷和压力状况

1.根据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B.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     
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
C.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
D.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疫情期间80%以上的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是平时的1-2倍,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二)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即于心,则候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遇之          卒:同“猝”,突然B.谈笑而            麾:指挥
C.皆于文行       笃:专一D.今日               病:忧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学道爱人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潮人事公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其外之也                                 加之师旅
D.其子趋往视之                           蟹六跪二鳌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
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2)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7.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