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1076年暮春,苏轼登密州(今诸城)北城上眺望。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气。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轻轻吹拂,柳枝随风飘扬,因为春天的风物触动,词人登上超然台去赏春。
B.词人登台看到了半壕春水荡漾、满城花开烂漫,漫步城中看到了千家烟雨濛濛。
C.“寒食后”点明登台时间,词作春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有情景交融之妙。
D.本词以诗为词,短小玲珑,含蓄深沉,语言清新自然,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2.词人为什么既有淡淡惆怅,又有卓立于世的旷达“超然”?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1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想。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里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便努力回忆着。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患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患者后来怎么样了,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子。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对,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小美觉得这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马师傅突然说,能不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想到这,马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病人。他没有承认。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他知道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马师傅说。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年轻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小美让她回忆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李女士说,那是一个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她独自外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小美一再劝说。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小美觉得,尽管后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她说救她的是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马师傅一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傅也感觉到不对劲。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奋不已。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扑面而来。

(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3.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4.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村醉归

陆游

侠气峥嵘盖九州,一生常耻为身谋。酒宁剩欠寻常债,剑不虚施细碎仇。

歧路凋零白羽箭,风霜破弊黑貂裘。阳狂自是英豪事,村市归来醉跨牛。

【注】①阳狂:伪为狂者,假装狂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细碎仇”指非常微小的仇恨,此句体现了诗中主人公对侠义精神的坚守。
B.“歧路”“风霜”以及“凋零”的白羽箭、破旧的黑貂裘等意象,有力衬托了人物形象。
C.结尾对人物“阳狂”行为、买酒取醉、骑牛过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归隐之志。
D.该诗与陆游一贯“言恢复,征伐事”的诗歌不同,着重表现了对侠士精神的思考。
2.陆游常常在诗歌中塑造“英雄”形象。请分析本诗首联与《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在修辞手法运用和塑造的形象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4-03-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二的狗

于新良

大嵩卫城靠海,出了南城门,走几步就是海了。遇到大潮,把城门打开,海水漫进城里,待退潮时,把城门关上,水退去,好多鱼鳖虾蟹就会搁浅在街面上,老人小孩去捡拾。壮年人坐在廊檐下,叼着旱烟袋不挪窝。他们的本事在海里。

大嵩卫城把出海捕鱼叫打鱼;海里鱼虾多,叫鱼虾厚。鱼虾厚,打上来,卖不了、吃不完咋办?撒上盐,风吹日晒,晾鱼干、晒虾仁……沿着城墙根儿,一晒能晒出好几里地去。晒好了耐储存、耐运输,能储存好长时间,也能运输到好远的地方。

李二干的就是这活儿。

李二之所以不出海打鱼,是因为他晕船,怎么锻炼也不行。实在没招儿,就干上了赶脚的行当,牵着十几匹骡子,驮着晒好的鱼干货,“嘎嗒、嘎嗒”一走数日或者数十日,去往内陆的州府。当然了,回来的时候,也带回许多当地的特产,许多人围着看。

赶脚的行当一般两三个人,路上好有个照应。李二独个儿,带着两条狗。

行路的时候,狗前跑后颠,稍有点风吹草动,就警觉了。夜晚打尖露宿,也由狗来守护,李二也能安心歇息。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赶脚的活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比如天气变化,比如小病小难,比如道上的各路朋友……这些都要考虑到。

李二人缘不咋地,城里没人说他好,原因在于干的是钱老爷的买卖,不肯给旁人捎带东西。钱老爷知道了,哈哈笑着说:我说他好就行了。因此李二每次回来,钱老爷给的打赏都少。李二接到赏钱第一件事就是买回个猪头,“咕嘟咕嘟”好熟了凉透,分给两条狗吃。

钱老爷也喜欢李二的狗,扔肉包子去喂狗。狗不仅不吃,反而呲牙咧嘴冲着钱老爷就是一通咆哮。李二见状忙解释,说出门在外害怕歹人毒死狗、盗抢货物,因此把狗训练得只吃他给的食物,别人投食,狗认为是害它。钱老爷听了笑着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呀。

狗是李二的狗。但骡子是钱老爷的,回来一趟,不仅歇人歇狗,还要歇骡子,梳毛、增膘、修蹄堂……这是大老张的活儿。李二领了赏钱,都会请大老张喝酒,因为把骡子伺候好了,出门路上才能顺顺当当少出问题。当然了,李二也想多讨点牲口经,路上用得上。

这一回,大老张喝了杯中酒,笑着说:训练狗不吃旁人投食,你有啥绝招儿?李二说:包两样肉馅饺子,一样和辣椒面,一样不和辣椒面,让别人投辣椒面饺子,我投没有辣椒面的,反复几次,狗就训练好了。大老张说:就这么简单?李二说:就这么简单。

大老张不相信,绝招哪能轻易出口,李二说的肯定是假的。钱老爷听了笑着说:我都忘了这茬儿,你居然还记得。大老张说:小人跟着老爷,总得多留点心,必要时帮着老爷排忧解难。

钱老爷说:李二说的是不是绝招儿,你养条狗试试不就知道了。

大老张就养了一条狗,包了两样肉馅饺子,一样和辣椒面,一样不和辣椒面,他投辣椒面饺子,让钱老爷投没有辣椒面的饺子。钱老爷说:这是为哪般呢?大老张说:老爷前几日不是说李二说的是不是绝招儿,让养条狗试试吗?钱老爷笑了,说:瞧我这记性。

于是,钱老爷投没有辣椒面的肉饺子喂狗,狗欢喜得直摇尾巴。

大老张投和了辣椒面的肉饺子喂狗,狗被辣得直晃脑袋,冲大老张汪汪直叫唤。钱老爷笑了。大老张也跟着笑了。

过了一些日子,狗果然只吃钱老爷投喂的食物,别人投的食物一概不吃。即使大老张扔猪头肉给狗,狗也不吃,相反还呲牙咧嘴冲着他直叫。大老张说:看来李二没撒谎,的确是实话。钱老爷笑着说:既然证明了,那你就继续好生喂你的骡子去吧。

大老张开始烦恼了,养的狗平时挺好的,一到喂食的时候就闹脾气。没法子,大老张只好带着狗去找钱老爷喂食。钱老爷起初挺有兴趣的,投喂了几次之后,钱老爷笑着说:大老张啊,我成了给你喂狗的人了。大老张听了,脸色红了又黄,半天没能再说话。

这天晚上,钱老爷外出归来,闻到一阵狗肉香,一问,说是大老张把养的狗杀了好了肉。钱老爷不高兴了,让人找来大老张,问怎么把狗杀了?大老张愤恨地说:这狗惹得老爷不高兴,我才下的手……钱老爷愣了愣,然后就把笑容放到脸上说:是狗惹我不高兴吗?

又过了一些日子,一阵清脆的骡子蹄声伴随着狗吠声由远而近,出门数十日的李二又驮运着货物回来了。钱老爷站在高高的台阶上说:李二,这趟出门,受累辛苦啦!李二高声答:干这一行,受累辛苦不应当的嘛,老爷多给赏钱就成!

卸下货物,李二牵着骡子去牲口棚,迎候的不是大老张,而是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李二问:大老张呢?小伙子说:大老张被钱老爷赶走了。李二问:为什么呢?小伙子说:听说是不好生喂牲口,反倒去养狗,这不是吃饱撑的嘛!

李二把骡子一一交接好,然后就转身往外走,边走边想:养狗有啥不好,我不就养了两条狗吗?每次出门在外,都能帮我很大的忙……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李二惦记着赶紧揣着赏钱去买个猪头好给狗吃,自己也捎带买上二两酒,好好喝上一口,这一路,可真是累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赶脚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起,李三却只带着两条狗,可见这两条狗对李二的重要性。
B.面对大老张质疑李二养狗的绝招,钱老爷表面笑着说忘了,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
C.大老张“脸色红了又黄,平天没能再说话”,表明他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
D.钱老爷虽对大老张让自己一直喂狗有不满,但大老张又把忠心于钱老爷的狗杀了,这让他很生气。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二赶脚带回许多内陆的特产,“许多人围着看”,此句看似困笔,实则为后文“不肯给旁人捎带东西”作了铺垫,使情节发展较为合理,同时也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B.李二的狗与大老张养的狗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在外出力,回来受到呵护,时常能吃到李二给它们买的肉,而后者却最终被大老张杀了肉吃掉了。
C.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如“嘎嗒、嘎嗒”“咕嘟咕嘟”“你有哈绝招儿”“直晃脑袋”“直叫唤”等,读来亲切自然,同时也富有生活气息。
D.结尾部分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进行描写,点明大老张被赶走的原因,其中“反倒去”“吃饱撑的”等词语凸显了小伙子对大老张的厌恶之情。
3.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4.题目为“李二的狗”,小说为何用大量笔墨写大老张养狗的故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塘藏字石记

梁衡

十月里因事过贵州黔南,甫坐未定,当地领导就急切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一件奇事。平塘县有一巨石落地,中裂为二,裂面处凸现“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我说,世上哪有这等巧事?对方说:“凡初听者都不信,人家还讽刺我们说,莫不是穷疯了,编此奇事诓人,因此我们特请专家进行了鉴定。”

第二天,我即驱车前往平塘,出县城后又蜿蜒起伏疾驰六十多公里,折入一谷地,忽山清水秀,绿风荡荡,原来已进入掌布河谷。沿谷地深入数里,弃车步行至一村,名“桃坡村”。村口矗立一巨木,是一棵有五百年树龄的枫香树。前不久,夜深人静时,此树轰然倒裂,现留一十多米高的树桩,三人不能合抱,桩上又发新枝。而倒地的树干压折一棵老银杏后横卧于路,如壮牛猛虎,气势逼人。树枝已被削去,粗者如腰,细者如臂,散落于路下田中竞占地一亩。未见奇石先见老树,邈邈古风,幽谷中来。

绕过古木,是石砌小路。路旁有宽深一米的水渠,水清见底,水中草蔓飘舞如带,石子莹润如玉。我自少年时代一别三晋名泉晋祠之水,就再未见过这样清澈透亮的山泉。不觉心一紧,才意识到大自然库藏的珍品真是越来越少。沿这条清水古道缓缓而上,过一滩,名浪马滩,碧水平泻,乱石如奔马。过一泉,名长寿泉,因乡人常饮此水多高寿而得名。两岸陡崖如壁,竹木披拂,藤缠草覆,绿云扑地。渐行至河谷中段,隔水相望,对岸悬崖下有两棵十多米高的大树,树荫中隐隐有物,导游以手相指说那里即是藏字石。要观石,先得过一吊桥。桥迎壁飞架而去,人一过桥即与悬崖撞个满怀。我不由举首仰望,壁立如削,峰起如剑,云行高空,风吼谷底,忽觉人之渺小。桥左有一对巨石,即为藏字石。从现场看,此石从石壁上坠落而下后分为两半,相距可容两人,两石各长七米有余,高近三米,重一百余吨。右石裂面清晰可见酷似“中国共产党”五个横排大字,字体匀称方整。每字近一尺见方,笔画直挺,突起于石面,如人工浮雕。在这行字的前后还有一些凸出的蛛丝马迹,不成文字。我大惊大奇,实在不敢接受这个现实。天工虽巧,怎能巧到这般?虽然我们也常在石壁上发现些白云苍狗,如人如兽,如画如图,但那也只限于象形的比附。今天突然有巨石能写字,会说话,铁画银钩,颜体笔法,且言政治术语,叫人怎么能相信,怎么敢相信?

但是,面对这块一分为二,内藏五字的石头我们又不能不信。经地质专家组鉴定,该石是从山体上剥落下来无疑。现离地 15 米处的石壁上还有坠石下落后留下的凹槽。而山体、巨石及石上的字体,主要成分都一致,说明它们曾共生共存,浑然一体。字体也没有人工雕琢、塑造、粘贴的痕迹。这字的成因则是由海绵、腕足类等生物形成化石,偶然组成这五个字,巨石坠落时,受力不均,沿字的节理处摔裂开来。据测算、石之生成距今已二亿八千万年,而坠落于地也已有五百年,在长年的风雨侵蚀中,化石硬度稍高,就更凸现于石面。过去于两石间长期堆秸秆树枝,石旁又有两株大树遮掩,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春,为推广景区风景,当地举办一次摄影活动,村支书在清扫此地时无意中发现这石上的五个大字。石中藏字的消息逐即传开。

看过奇石,我又大体浏览了一下周边的风景。由奇石处上行有藤竹峡,因遍生藤竹得名。此种珍稀植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其细如丝,其柔如藤,却属竹科,缘壁附崖,牵挂缠绕,两岸数里如金丝织就,一片灿烂。有抱石崖,崖面均匀生出圆形石卵,如鱼眼鼓突,如恐龙遗蛋,有足球之大,共三百六十六颗。当地人说此石三十年一熟,会自然拱破石壁,接续而生。其余路边景观都十分可人,如光硬的石壁上会钻出无根之松,郁郁葱葱;滩里巨石上无土无沙,却杂树成林;水中的群鱼细小如豆,会逐人腿而吻,称“吻人鱼”,都为别处之少见。掌布河流域本就风景奇特,早在七年前就已辟为旅游开发区,今发现藏字石更锦上添花。自然中有奇巧之事本也有科学之理,因为任何事物都可看作是无数个点的排列组合,大自然在无限的时空中总能组合出最理想的图案。今石上这几个字只是一巧而已。也许某年于某石中还会发现别的字迹。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如果把一只猫放在一架打字机上,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也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亚。”而这种万年、亿年才有一遇的巧事竟幸临平塘县这个布依村寨。这是天赐旅游良机,助民致富。村民已借天成的“中国共产党”五字增设了红色旅游主题,于石旁空地立十六面石碑,简述中共一大至十六大的梗概。

我离开村口时,又细端古树,怅然有思。地方同志见状问有何建议,我说有两条。一者,此卧地断木是天赐史书,叫我们牢记过去。可剖光断面,展其年轮,呈于游人。并可标出哪一轮是五百年前,哪一轮是 1840,是1921,是 1949,直至树断字现之年的 2003,当更显厚重,更有新意。二者,天降“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是要我们自省自筹,与时俱进,当地党政部门一定要更爱民忧民,年有新政。不只让百姓感到石上“中国共产党”之奇,更要感到身边的中国共产党之亲,这样才不负天之祥瑞,民之殷情。

(选自《贵州都市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塘藏字石”指黔南平塘县的一块落地巨石,其裂面处凸现“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确实是一大奇观。
B.由路旁水清见底联想到晋祠之水,作者由衷赞美这条清水古道的珍贵、优美,进而因沉浸于美景而欢欣愉悦。
C.藤竹峡上遍生珍稀植物藤竹,抱石崖的圆形石卵三十年一熟,如今藏字石又添奇观,助力于当地百姓致富。
D.文末提出两条建议:剖光断面,标示年轮,利于发展旅游;提醒当地党政部门爱民忧民,言之切切、语重心长。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与当地领导对话,交代石中现字这件事的“巧”与“奇”,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叙事张本。
B.“邈邈古风,幽谷中来”用典雅、优美的语言,描摹在“桃坡村”观看古树的感受,营造出古朴、幽静的意境。
C.“七米有余”“近三米”“一百余吨”等细致介绍了藏字石的大小、重量,使文章内容具体可感,而且真实可信。
D.文章引用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平塘藏字石的出现是布依村寨万年、亿年才有一遇的巧事。
3.为什么说平塘藏字石人们“不能不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平塘县布依村寨高一学生小华准备写作《家乡风物志》。请你依据本文,围绕“藏字石”帮助小华拟写《家乡风物志》的写作思路。
2024-03-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女

【宋】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髻丫”写出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表现出生活中淡雅而未雕饰的自然美。
B.浣花女儿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简朴的婚嫁中让人感到幸福和欢乐的满足。
C.叙写城中那些妖艳虚荣的女子,是用来衬托农家女子勤劳质朴、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D.本诗的最后一句与“绕船月明江水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突出了思妇的孤独与凄凉。
2.同是叙写劳动场景,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有何不同?请从场景特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渭州王龙图

欧阳修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

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吟余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

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注]①渭州王龙图,即诗人的好友王素,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知渭州。②绮罗,穿着绮罗起舞的歌儿舞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称颂宋朝边境安宁,边境地区固若金汤,驻守边境的主帅闲暇时仍怀文人雅兴。
B.颈联对仗工整,以画角残月、红灯绮罗相对,表达对好友在边境潇洒风流生活的艳羡。
C.尾联发表感慨,感叹自己虽然已心志衰微,却仍能像青春少年那样,对着酒放声高唱。
D.这首送别诗通过对朝廷和好友的称颂,显现出宋代士大夫对娴雅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2.本诗和高适的《燕歌行》都写到了美人歌舞的情形,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1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里的爱情

(法国)巴尔扎克

德塞【注】将军远征埃及之役中,一个普罗旺斯籍的士兵被莫格拉班人俘虏。这位大胆的普罗旺斯人看见敌人不再监视他,便用牙齿衔起一把弯刀,用膝盖帮助将刀锋固定住,切断了缚住他双手的绳子,恢复了自由。他骑上一匹马,拼命赶着马儿向他认为是法国军队所在的方向奔去。他便用力驱赶那匹早已疲乏不堪的马儿,终于使那匹可怜的牲口两肋裂伤,断了气,把那个法国人遗留在沙漠里。

他像一个越狱的苦役犯那样勇敢地在沙漠里步行了一些时候,最后不得不停止下来。普罗旺斯人今年二十二岁,他拿起步枪装上子弹,准备自杀。“①再等一些时候也不算迟!”他对自己说。他就向丘陵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他十分快乐地发现构成这个丘陵的基石的巨大花岗岩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他又发现了几株满载枣子的棕榈树。法国人就打下一些成熟了的椰枣,于是求生的本能在他的心里觉醒起来。他希望活下去,因为这时候拿破仑正在横越埃及。炎热和干活使他疲劳极了,他便在潮湿山洞的红色石壁下面睡着了。

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过了不久,投射到地平线上的月光照亮了山洞,慢慢地使一只金钱豹的带斑点的毛皮闪闪发亮地显现出来。法国人于是仔细端详那头金钱豹,它的嘴上沾满血迹。“她吃饱了!她醒过来时不会饿的。”

这是一只雌豹。太阳晒进来以后,花豹突然张开了眼睛,然后她猛力伸出爪子,似乎要使血脉舒展、消除麻木的感觉。最后,她打了一个呵欠,露出那副可怕的牙齿和像锉刀般粗硬的分叉的舌头。于是他抓住了那把从莫格拉班人那里偷来的短匕首。她的两只金属似的眼睛十分严峻,眼睛射出来的光芒使人无法忍受,迫得普罗旺斯人战栗起来。普罗旺斯人用爱抚的神情注视着她,让她一直走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种十分温柔、充满爱情、仿佛在抚摸一个绝色美人似的动作,用手轻轻拂过她的整个身躯,从头到尾巴,而且用指甲搔了搔平分她的黄色背脊的柔软的脊骨。花豹十分舒适地摆了摆尾巴,眼光也变得温和了,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

“可是,等到她肚子饿了呢?”普罗旺斯人心里想。这个想法使他不寒而栗,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在泉水旁边看见了他的马的残骸,花豹把尸体一直拖到这里来。大约三分之二的肉已被吞吃了。这个景象使法国人宽了心。他便毫无畏惧地坐在她的身边,他们俩一起玩起来,他拿起她的脚爪,嘴巴,拧她的耳朵,把她翻倒在地,使劲地搔她的温暖而毛茸茸的腰部。她随他摆弄,法国人的一只手里还拿着匕首,他还想把匕首插进这只过分相信他的花豹的肚子里,可是他害怕在她的最后挣扎中,会把他立即绞死。而且他听见内心深处发出来一种喊声,责备他不该杀害一只没有伤害过他的野兽。

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士兵十分不耐烦地等待逃走时刻的到来,等到真的到来以后,他便快步向着尼罗河的方向走去,可是他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一公里地,便听见花豹在他后面跳过来。这时候法国人陷入旅客所最害怕的流沙里,陷进去是没法子自拔的。他发觉自己陷了进去,就发出求救的喊声。花豹用牙齿咬住他衣领,用力向后一跃,就像变戏法一样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啊,美娘!”士兵喊道,一边热烈地抚摸她,“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②不开玩笑!”于是他走回原处。

③可是他也不得不像蜘蛛待在网中一样,密切注意着,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他已经牺牲了他的衬衫,拿来制成一面旗子,挂在一株没有叶子的棕榈树上。由于需要,他懂得用小木棍把旗子永远撑开,因为他所等待的旅客朝这边望的时候,风可能没有把旗子吹动。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长时间中,他同花豹玩乐。他终于认清了她的各种不同的喊声,各种不同的眼光,他喜欢欣赏她的躯体的柔和、优美的线条,雪白的肚子,雅致的脑袋。可是无论她的冲刺多么迅猛,无论岩石多么光滑,只要听见一声“美娘”,她便立刻就地停了下来。

有一天,阳光灿烂,有一只大鸟在空中飞翔。普罗旺斯人扔下花豹,去观看这位新来的客人,只过了一会儿,被抛弃的沙漠女王就低声地咆哮起来。“我的天啊,我相信她吃醋了。”他大声说:“我不知道我触犯了她什么,④她转过身来好像生气的样子,用她尖利的牙齿咬住我大腿,当然是轻轻地咬的啰,我以为她想吃我了,就把我的匕首插进她的脖子里。她滚倒在地,发出一声喊声,使我心都凉了,我看着她挣扎,丝毫没有发怒地望着我。我多么愿意牺牲一切,去把她救活啊。那些望见我的旗子奔过来救我的士兵们,发觉我泪流满面……”

[注]德塞,法国拿破仑的将军,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曾征服埃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名随军远征埃及的法国士兵被当地人俘虏以后,趁敌人的松懈,他切断绳子骑上一匹马逃走了,马累死之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大沙漠。
B.孤身无助的法国士兵无法走出沙漠,正当他准备自杀之时,迟疑中却发现了一个山洞,离洞口不远处还有满载枣子的树,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C.法国士兵在山洞里睡醒后,发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睡着一只金钱豹,它的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好在金钱豹吃了他累死的马才没把他当晚餐。
D.金钱豹醒来后,法国士兵施展的“美男计”十分有效;金钱豹的“芳心”被俘获后,他计划杀死金钱豹后逃走,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再等一些时候”,表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法国士兵还存有一线生的希望。
B.句子②“不开玩笑”,是对前文“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的肯定与强调。
C.句子③中的“像蜘蛛”是法国士兵的一种存在状态,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
D.句子④中表达出的不确定感,与后文“心都凉了”形成照应,强调“我”的悔恨。
3.小说中四处加点部分是对金钱豹的不同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祸·和谐·误解;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反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3-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醉吟

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②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词上阅调动视觉、听觉,用春草、鸣禽、鸿雁、蟋蟀四种不同事物来描绘四季变迁。
B.“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词人将政务抛之脑后,纵情山水,亭受人生的愉悦之情。
C.辛词下阕“白发”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深欲不胜簪”有相似情感。
D.苏词上片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重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环境。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同是醉酒后诗篇,相较于辛词的“豪”,《临江仙·夜归临皋》则体现苏词的“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2024-03-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楼,看样子是修葺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挺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框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击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停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都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单腿跪在窗前,脸颊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着,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着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抬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竟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进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眼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睛,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该下劲儿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年9月9日

(有别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述节奏较为舒缓。
3.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闪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