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4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一说无情,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
B.“不用”后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为此忧虑。“忘机”一词,表达作者达观超旷的心态。
C.共同游赏西湖、探访春山,作者描写了翠微、云霏等美景,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美好却短暂的悲伤之情。
D.作者用谢安的典故,与朋友约定:像谢安那样,东归、隐退,绝不让这高雅的志向与未来的事实违背。
2.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提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一种艺术境界,请结合本词做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叙怀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

阮籍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注]①被:通“披”。褐:粗布衣服,出自《老子》“圣人被褐怀玉”。②佩印从负薪: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汉代朱买臣家贫,常卖柴以给食。后来任太守,佩太守印绶荣归故里。③《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在魏晋易代之际的黑暗现实生活中抒写的感慨。④颜:指颜回。闵:指闵子骞。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人物。⑤羡门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联叙述诗人青少年时代因为阅读大量史书,从此志向高远要向古代圣贤看齐。
B.张诗颈联承接上文,表明追求“道行”只要志同道合就不必问是否是兄弟,也无论贫贱。
C.张诗尾联中“孤根”指独生的根,说明自己孤独无依,因而愿意以古人为邻,向他们学习。
D.阮诗后八句转入感怀,说诗人要建功立业,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葬在同一地方而显名。
2.张诗的第三、四句和阮诗的第三、四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体现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与社会制度的属性紧密相连。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由于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不同,公平正义徒有其名。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因此解决了人与人不平等的根源问题,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在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同时,前进道路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当是人人共享社会财富并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的社会,这需要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社会越发展,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我们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体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有效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维护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关涉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制度。同时,严格按制度行事,充分发挥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作用。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从内容来讲,是指公民平等享有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不因性别、出身、职业、财产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过程来讲,是指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能得到保护,任何公民都不能被排除在法律赋予的权利之外。这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基本的要求。机会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分享成果。机会公平并不必然导致结果公平,但没有机会公平就必定没有结果公平。规则公平,是指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受规则的约束,并且是受同样的规则约束,没有例外。

(摘编自《十八大报告解读: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二:

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将其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

公平正义作为一个具体的、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的充分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只有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公平正义才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还不得不带有个体的差异性,还不得不承认社会成员因体力、智力、勤奋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经济结构和社会条件要求所谓“绝对公平”。

(摘编自《如何理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社会主义解决了人与人不平等的根源问题。
B.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比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C.制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这个根本保证。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正义的实现有个体差异性,人们享有不同的生活质量是正常的,不必去追求公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我们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就能有效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就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机会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分享成果,没有机会公平就一定没有结果公平。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抓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成效。
3.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恩格斯的言论,论证了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由于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不同,公平正义徒有其名。
B.材料一将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行对比,论证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C.材料一从“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等三个方面阐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论证深入,有说服力。
D.材料二引用马克思的言论,论证了公平正义作为一个具体的、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4.根据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不属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举措”范畴的一项是(       
A.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B.下大力气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物质基础。
D.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享有各种平等的权利。
5.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阐述,但在内容上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番公的故事

黄春明

青番公的喜悦漂浮在六月金黄的穗浪中,七十多岁的年纪也给冲走了。

他一直坚持每一块田要竖一个稻草人:“我又不要你们麻烦。十二块田做十二身稻草人,我一个人尽够了,家里有的是破笠子、破麻袋、老棕蓑;不一定每一个稻草人都打扮着穿棕蓑啊!这样麻雀才会奇怪咧,为什么每一个农夫都是一模一样呢?所以说啊,你们做的稻草人,他们头上每每都堆满鸟粪,脑袋的草也被麻雀啄去筑巢。你们知道,现在的麻雀鬼灵精的,没有用心对付是不成的了!看看我们的吧。阿明,去把稻草抱过来!”全家十几个人,只有七岁的阿明和他有兴趣去为扮十二身的稻草人忙整天。

从海口那边吹皱了兰阳浊水溪水的东风,翻过堤岸把稻穗摇得沙沙响。青番公一次扛四身稻草人,一手牵着只有稻秆那么高的阿明在田里走。

“你听到什么吗?阿明。”

“什么都没有听到。”阿明天真地回答。

青番公认真地停下来,等海口风又吹过来摇稻穗的时候又说:“就是现在,你听听看。”他很神秘地侧头凝神地在体会着那种感觉。

“就是这个声音!”老人很坚决地说,“这就是我们长脚种的稻粒结实的消息。记住:以后听到稻穗这种沙沙声像骤然落下来的西北雨时,你算好了,再过一个礼拜就是割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就是经验,以后这些田都是要给你的。他们不要田。我知道他们不要田,只要你肯当农夫,这一片,从堤岸到圳头那边都是你的。做一个农夫经验最重要。阿明,你明白阿公的话?”

小孩子的心里有点紧张,即使踮起脚尖来也看不到堤岸和圳头那边广大的土地啊!他怎么想也想象不到这一片田都是他的时候怎么办?

当夕阳斜到圳头那里的水车磨房的车叶间,艳丽的火光在水车车叶的晃动下闪闪跳跃,他们祖孙两人已把最后一个稻草人放在那头的最后一块田里。阿明每次来到水车这里就留恋得不想回去。

“这水车磨房以前就是阿公的。有一年我们的田遇到大洪水,整年没有收成,后来不得不就把磨房卖了。唉,歪仔歪这地方的田,肥倒是顶肥的,就是这个洪水令人泄气。噢!当然,那是以前的事,现在不会了,浊水溪两边的堤岸都做起来了。从此就不再有洪水了。你放心,要给你的田,一定是最好的才给你。”

“我要水车磨房。”

“你和阿公一样,喜欢水车磨房。我们的磨房跟庄尾的不同,他们是把牛的双眼蒙着让牛推,我们用水车转动就可以。”

“为什么要把牛的眼睛蒙起来呢?”

“不把牛的眼睛蒙起来,牛一天围着磨子绕几万圈不就晕倒了嘛!水车磨房最好,不教我们做残酷的事。”

晚上,阿明已经睡着了。老人轻轻地把小孩子的脚摆直,同时轻轻地握着小巧的小脚丫子,再慢慢地摸着,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此刻,内心的那种喜悦是经过多么长远的酿造啊!那个时候,每年的雨季和浊水溪的洪水抢现在歪仔歪这地方的田园时,万万没想到今天,会有一个这么聪明可爱的孙子睡在身边。他心想:人生的变幻真是不可料啊!谁知道五六十年后的情形?那年歪仔歪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所有的土地和那上面再迟半个月就可以收获的番薯和花生都流失,人也丧失了一大半。大水全部退掉,再浮出水面的歪仔歪竟变成了一片广瀚的石头地。而歪仔歪人的意志,和流不完的汗水,总算又把田园从洪水的手中抢回来。

天刚要亮,青番公就悄悄地起来去浇红菜。太阳的触须开始试探的时候,第一步就爬满了土堤,而把一条黑黑的堤防顶上镶了一道金光。堤防这边的稻穗,还被罩在昏暗的气氤中,低头听着潺潺的溪流沉睡。清凉的空气微微的带着温和的酸味,给生命注入了精神。太阳收缩他的触须,顷刻间已经爬上堤防,刚好使堤防成了一道切线,而太阳刚爬起来的那地方,堤防缺了一块灿烂的金色大口,金色的光就从那里一直流泻过来。昨天的稻穗的头比前天的低,而今天的比昨天还要低了。一层薄薄的轻雾像一匹很细长的纱带,又像一层不在世上的灰尘,轻飘飘地,接近静止那样缓慢而优美地,又更像幻觉在记忆中飘移那样,踏着稻穗,踏着稻穗上串系在蜘丝上的露珠,而不叫稻穗和露珠知道。阿明看着并不刺眼的硕大的红太阳,真想和太阳说话。但是他觉得太阳太伟大了,要和他说什么呢?

当他们再度注意太阳的时候,太阳已经爬到用晒衣杆打不到的地方了。这时候,突然从堤防那边溪里传来了两声连续的枪声,击碎了宁静,一时使阳光令人觉得刺眼和微度发烫。老人烦躁地叹了一声说:

“不会又是杀雄芦啼吧!”

“什么雄芦啼?”

“你不知道。现在没有这种鸟了,从浊水溪的堤防做起来以后,就没有人见过芦啼了。以前歪仔歪那一片相思林就有芦啼,但是它不常在那里,大水要来的时候才会出现。”

堤防那边又传来枪声。青番公听起来就像打他胸膛,他气愤地说:

“阿明,你要记住,长大了绝对不能打鸟,尤其是芦啼。”

“你不是说没有芦啼鸟了吗?”

“说不定以后会出现。还有白鹭鸶,这更不能伤害。就是说你不种田了,也不能伤害这些鸟。阿明你会种田吧?”

“阿公,麻雀打不打?”

“也不要打,吓跑它就行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青番公一直坚持每一块田要竖一个稻草人,源于他做农夫的经验,他想把这些经验教给他的子孙。
B.青番公从风声中听出稻粒结实的消息,是因为他太渴望丰收而产生的想象,所以阿明听不出来。
C.阿明听到要把一大片田交给自己时有点紧张,说明他已经决定做一个农夫,以实现爷爷的心愿。
D.阿明想和太阳说话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因为太阳太伟大了,使阿明心生敬畏而不敢言语。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青蕃公与阿明两个人的视角展开叙述,表现两代人对农田不同的感受,使作品耐人寻味。
B.文中的环境描写既能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也能细腻地渲染气氛,还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文中对歪仔歪遭遇洪水的回忆,使这片土地多了份沧桑感,也使青番公对土地的情感变得复杂。
D.小说语言清新质朴而又生动形象,描摹了清丽的乡村风光,展现了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文中多处描写阳光,画线句分别表现青番公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乡土社会不过比现代社会变得慢而已”,从本文中你看到青番公生活的乡村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白嘉轩背着褡裤朝县城的方向走去。秋末冬初的黎明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凝滞不前。冬走十里不明。浓雾笼罩着的村庄仍然有驱狼的火光明明灭灭。雄鸡的啼叫没有往日的雄壮,而显得黏稠滞涩,像是鸡脖子里全都塞满了鸡毛。白狼的凶讯持续流传。后来又传闻朱先生凭一张嘴、一句话,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朱先生因此被张总督任命为第一高参。白嘉轩忙于修复围墙而不闻姐夫朱先生的种种传闻,是昨天晚上鹿子霖带着一脸惊奇询问他关于朱先生的消息时他才知道的。他带着验证传闻和反正以来的种种疑惧和慌乱去找朱先生,听他断时论世。

朱先生在他的书房里接待白嘉轩,他一如往常,看不出任何异样的神态。白嘉轩脑子里顿时蹦出“处世不惊”四个字来。他忍不住说起乡间关于白狼的传言,朱先生笑笑说:“无稽之谈。”姐夫对白狼的冷漠,使白嘉轩感到扫兴,他随之问起朱先生斥退二十万清军的事。朱先生用像冷漠白狼一样的口气说:“传言而已。”白嘉轩不好再问,却又忍不住:“哥。我想你是不会为张总督当说客的。”朱先生却笑了:“你又猜错了,我这回乐意当了张总督的说客。”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朱先生诵读圣贤书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如同进入仙界。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对门房张秀才上了火:“我这里有十万火急的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他接也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朱先生说:“我正在晨诵。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他们自便。”差官听了更火了,再三申明:“这是张总督的手谕,先生知道不知道张总督?”张秀才说:“皇帝来也不顶啥!张总督比皇帝还高贵?等着!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只好等着,张秀才不失礼仪为他们沏了茶。

朱先生晨诵完毕,挽着袍子来到门房,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的信慷慨陈词,婉约动人,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反正举事的原义,摆置出目下严峻的局势,又说反正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张总督说他的革命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完全可以击败方升的乌合之众,只是战事一起,市民百姓必遭涂炭,古城必遭毁灭,于理不通于心亦不忍。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这里亦不追击,由他自去陇西。如果方升情愿留住西安,张总督可以保护其颐养天年。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回去告知张总督,免得贻误战机。”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立即告诉妻子:“快点给我收拾行李。”朱白氏担心地问:“你到哪达去?不是说不去吗?”朱先生说:“我得出去躲几天。我算定张总督还要派人来缠的。”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裤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嗔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轰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要他坐上汽车,带上十二名经过特种训练的卫士以防不测。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鳞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有删改)

[注]①《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写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故事。②朱先生:白嘉轩姐夫,书中最具智慧的人。他自幼苦读,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嘉轩由于白狼的传闻带领白鹿原上的村民修复村中的围墙,朱先生对此传言却加以否定,并轻描淡写地回答了白嘉轩所问之事。
B.朱先生没有惊动张总督,而是选择只身一人前往退敌,这是因为朱先生想给张总督一个惊喜,也表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
C.张总督吟诗时“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这与朱先生吟诗时的“热泪涌流”形成对比,两种不同的反应与二人当时不同的心境有关。
D.小说开头部分写朱先生劝退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但文章内容对朱先生怎么劝退清军的却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先叙述朱先生退敌成功,再叙述退敌的缘起,这样的叙述方式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雄鸡的啼叫没有往日的雄壮,而显得黏稠滞涩”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去写触觉,拓展了文本的意境。
C.张总督的书信从侧面写出了朱先生的德高望重,同时“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一句也为朱先生能够劝退敌军做铺垫。
D.小说写朱先生以晨读为由拒见差官,后面又以不懂军事为由推辞,最终朱先生却只身前往敌营,使故事情节充满波澜。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1)秋末冬初的黎明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凝滞不前。
(2)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
4.有评论家认为,小说中的朱先生是儒、道完美结合的人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人以一种亲和的姿态探天问地,并且按照自己的居所及所熟悉的地上秩序想象拟构原本神秘莫测的宇宙天地。地上有王都与方国,天上也有中央与四宫。除了天上,还有地下,其空间秩序也按照地上的政治体制进行想象和建构。自殷商开始,古人就形成了“四方卫中”的政治方位空间观。《周易·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可见,中国早期在横向平面与纵向立体的双重维度建构空间秩序,形成一个贯穿天上、地上、地下的复合空间体系,其目的是要使万物各处其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与功能。

上述天尊地卑、高下相从、中侧拱卫的空间格局,为古代的王道政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这种空间观也成为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形式肌理之中。例如,人物画、山水画中的主从关系布局,礼制建筑的整体安排,重要礼仪中人的身体动作、朝向与位置、器物的摆放等,均要考虑主次、尊卑、贵贱等伦理关系。不仅如此,这种伦理空间观还弥漫在小说的空间叙事中。比如,《西游记》除了表现天地神怪为取经与阻碍取经而展开的争斗外,还透露了神佛、凡人、妖魔必须共同恪守的分位意识,任何想脱离自己的本位者,都将受到严厉惩罚。再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和大观园中建筑群落整体布局的描绘,以及有关省亲、庆生、节庆、雅集、游园、远嫁、吊丧等生活场景的叙述,建构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世情人伦空间。小说中出现了两类以女性为形象载体呈现出来的伦理空间:一是以贾元春为中心的君臣伦理空间,二是以贾母为中心的长幼伦理空间。前者以上下尊卑的空间性伦理为依据,后者以先后长幼的时间性伦理为根基。

(摘编自詹冬华《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

材料二:

作为一个具体生存的人,他是无法抽离于物理空间而存在的。住宅、书房等等都是物理空间,放置于文学作品中就是故事空间。

在《雷雨》中,有着许多值得探究的故事空间。

首先就是序幕中的教堂附设医院,《雷雨》中对它的描述是尽显颓败样貌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医生的言论中知道此刻破败的医院在当年可是金碧辉煌的周公馆。当年显赫一时的周公馆,变成如今破败的医院建筑,这个故事空间的样貌变化已经暗示了《雷雨》整个叙事的开始与终结,由看似圆满完美的家庭模式开始,终由家破人亡、象征着未来的年轻人死亡的悲剧结束,这个医院无形之中推动了《雷雨》整个故事叙事的展开。

周公馆也是一般人所谓的家宅空间。在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中对于家宅空间有着十分积极的描述:“我们应该证明家宅是一种强大的融合力量,把人的思想、回忆和梦融合在一起。”“这样一座家宅号召人做宇宙的英雄。它是战胜宇宙的工具。”可是《雷雨》中的周公馆(家宅空间)却是十分消极的象征:家宅已经变成扼杀人性的集权象征。这个周公馆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的缩影,是人类社会中压抑健康人性的抽象事物的具象。于此,周朴园是个无能为力的弱者,他曾经想搬离这个住宅,但是还没搬离就发生了家破人亡的悲剧。周朴园最后还是要回到这个住宅去看望侍萍、繁漪,这个住宅如同每个人生命中无法释怀的事物与回忆,即使想逃避也无法逃避。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交谈中多次出现“家具”“樟木箱子”“柜”“抽屉”这些空间。在《雷雨》中这些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周朴园使用那些与侍萍还在周公馆时所用的“家具”“樟木箱子”“柜”“抽屉”来构建自己内心属于侍萍的那部分空间,这个空间是周与鲁相识、相恋的见证与象征,由此才有后面剧情的展开。而对于侍萍来说,这些家具是其内心关于周朴园的记忆的保留空间。在她和周朴园交谈时,她眼睛中搜寻到了这些熟悉的空间,回忆由此打开,如同潘多拉盒被打开,她和周朴园曾经的过往由此被开启。周朴园与侍萍关于彼此的那部分心理空间此刻由这些家具而重合,导致两人多年之后重识彼此身份,也最终推动叙事走向了悲剧的高潮。

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讨论了空间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让读者把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一种特定的‘空间意象’结合起来,从而对之产生一种具象的、实体般的、风雨不蚀的记忆。而这,也构成了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种方法——空间表征法。”《雷雨》中所描述的各种空间就是人物性格的表征:周冲出场时提到了花园,花园这个空间象征着纯洁、单纯的品性,但是也是脆弱的。周冲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注定无法生存,于是最终死于花园旁边的电线,与同样纯洁的四凤一起。花园的纯洁,电击的无情,象征着在那个年代天真、单纯的人是无法生存的。“矿”这个多次出现的空间是鲁大海身上那种有干劲、有生命力、勇敢、粗糙的性格体现,矿上那种石头横行、粗狂杂草的空间意象正好与身体强健的鲁大海相契合,代表着工人阶级、下层民众的强壮的原始生命力,但也代表着鲁大海性格中粗糙不细腻的性格。

(摘编自袁佳运《空间叙事视角下的〈雷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按照自己的居所及所熟悉的地上秩序想象拟构未知的世界,使原本神秘莫测的宇宙天地不再具有神秘感。
B.中国古人的伦理空间观为古代的王道政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成为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在艺术创作的思想中。
C.加斯东·巴什拉笔下的家宅空间是积极的象征,《雷雨》中的周公馆(家宅空间)却是消极的象征,它扼杀一切人性。
D.“家具”“樟木箱子”“柜”“抽屉”这些空间在《雷雨》中意义重大,能让读者看到周朴园内心与鲁侍萍相关的心理空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让万物各处其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与功能,就必须在横向平面与纵向立体的双重维度建构空间秩序,形成复合空间体系。
B.古人的伦理空间观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形式肌理之中,除了在人物画、山水画、建筑、礼仪、小说中有所体现,在诗词中应该也有体现。
C.面对家宅空间,周朴园无能为力,他曾经想要搬离却未能搬离,想要逃避却无法逃避,可见周朴园也受到了家宅空间的束缚与影响。
D.把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一种特定的“空间意象”结合起来,二者必须具有相似点或相关性,否则便无法有机结合,无法运用空间表征法。
3.下列各项的说法,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空间与人物性格关系”的一项是(     
A.鲁四老爷在客厅里接待“我”,寒暄之后“大骂新党”,表明了鲁四老爷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捍卫封建道统、思想顽固守旧的特点。
B.使用眼镜、表套、刀套、车篷等工具,戴墨镜、穿羊毛衫、堵耳眼、歌颂过去的行为,表现了别里科夫迂腐守旧、害怕变革的特点。
C.草屋已经“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破败的草屋寄托着林冲长期寄身此处的打算,表现他隐忍与随遇而安的特点。
D.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露出了光辉灿烂、热闹非凡的神仙洞府,其中的“虎鼓瑟兮鸾回车”表现李白心情极度愉悦,充满了快乐。
4.下列选项是结合材料一观点对《西游记》中以下故事进行的分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黄袍怪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他原是天界奎木狼星,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相爱。玉女托生为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奎木狼星便下界占山为怪,将其摄来与之作夫妻,之后捉住唐僧。孙悟空向天界求助,玉帝令四大天师查勘,方知端底,遂命二十七宿星员收他上界,罚去给老君烧火。

A.以上故事里隐藏着一个天界、人间、地下的复合空间体系。
B.玉帝派神仙下界捉妖,表现出天尊地卑、高下相从的秩序。
C.奎木狼星作为天界神仙应该恪守分位意识,但他未安其位。
D.玉帝最终对奎木狼星的惩罚客观上维护了伦理空间的稳定。
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有何作用。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 长沙怀古(潭州)   

   

朝瀛洲暮般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

空目断苍梧幕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注】①般:使船靠岸。湖滨;这里指长沙,因长沙地处洞庭湖边。②纫兰:连缀兰花。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③搴若:采摘杜若(香草)。屈原《九歌·湘夫人》“寨汀洲兮杜若”。④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写下《招魂》。⑤苍梧:相传为舜所葬处。⑥黄陵:相传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宝瑟:相传舜善拨瑟,且教二妃拨瑟。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名为怀古,实为伤今,作者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对古人的凭吊巧妙结合。
B.“朝”“暮”以夸张的手法暗写自己迅速失势,故“寻诗”“寻春”以排解内心失意。
C.“泽国”三句用典,表达了对屈原品格的钦慕赞美之情,希望其魂魄重回世间。
D.“空目断”两句感慨舜及妃子已逝、宝瑟无人弹奏,暗表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2.如何理解“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这几句话对抒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智禁于微,次也。”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曰:“卫侯辟疆。”周行人却之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煅,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古者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县下。周襄王出逃晋文公率师诛贼定周国之乱复襄王之位。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节选自贾谊《审微》)

材料二:

且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内及外。是以京师者风俗之枢机也,四方之所面内而依仿也。加之士民富庶,财物毕会,难以俭率,易以奢变。至于发一端,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诸夏。工者能于无用,商者通货于难得,岁加一岁,巧眩之性不可穷,好尚之势多所易,故物有未弊而见毁于人,人有循旧而见嗤于俗。富者竟以自胜,贫者耻其不若,且曰:“彼人也,我人也,彼为奉养若此之丽,而我反不及。”使愚下之人有逞一时之嗜欲,破终身之赀产而不自知也。

(节选自王安石《风俗》)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襄王A出逃B晋文公C率师D诛贼E定周国F之乱G复襄王H之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柯,指斧子柄,与《归去来兮辞》“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柯”词义不同。
B.东西易面,文中指东西方向颠倒,是“地形之惑人”导致。现比喻是非颠倒。
C.用隧,文中指挖隧道将灵柩送入墓穴,比文中“县下”下葬的方式等级高。
D.矜,指夸耀、自夸,与《陈情表》中的“矜悯愚诚”中的“矜”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认为,面临的地势不同会使人们或眺望、或下看;同样,某些事情可能让人追求奸邪或招致祸患;人应当具备预判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B.周朝的礼官发现卫文侯的名字不合礼,等到卫文侯改名后,周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拜,可见,即使是小小名分,周朝人也在用心地维护。
C.王安石认为京城士民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难用节俭引领风气,易因奢侈改变风气,所以常见到销毁未破旧之物、笑话遵守旧习者的现象。
D.贾谊的《审微》认为小问题蔓延开,会影响巨大;王安石的《风俗》认为京城是风俗的关键,京城人发一端、作一事会慢慢影响各偏远之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2)彼人也,我人也,彼为奉养若此之丽,而我反不及。
5.周襄王没有答应晋文公请求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曲两阙

【爱尔兰·乔伊斯】

铃声急响。帕克小姐走到通话管跟前,里面有个气冲冲的声音带着刺耳的北爱尔兰腔调在喊:

“叫法灵腾来!”

帕克小姐回到打字机旁,对一个正在伏案抄写的男人说:

“埃林先生要你上楼去一下。”

那人压着嗓子咕噜了一声“他妈的”,把椅子往后一推,站起身来。身架高大魁梧的他站直以后,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办公室。

他噔噔一直走到写着“埃林先生”的一扇门前。由于爬楼梯和心里窝火,直喘着气,敲了下门。那个刺耳的声音叫道:

“进来!”

大汉走进埃林先生的房间。个儿矮小、刮得干干净净的脸上戴着金丝眼镜的埃林先生同时也从一大堆文件上猛地抬起脑袋来。这脑袋光秃秃的一团粉红,看上去很像个放在文件堆上的大鸡蛋:

“法灵腾吗?请问,那份合同你为什么还没抄好?我跟你说过,一定要在四点钟以前抄好。”

“可是谢黎主任说,先生……”

“先生,你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来推脱工作。要是天黑之前合同没有抄好,我就要把这件事提交克劳斯比先生……?”

埃林先生又把头埋到他那堆文件上。大汉目不转睛地瞪着这颗光头,一阵愤怒揪紧他的喉头,他感到今夜非痛饮一番不可。

他回到楼下办公室自己的桌子边,数了数剩下要抄的页数。

他感到必须消解一下喉头的干渴。他从桌旁站起身来,走出了办公室。

他一走到楼梯口,便从衣袋里掏出一顶黑白格子的便帽戴到头上,飞快地奔下摇晃的楼梯,鬼鬼祟祟地沿着人行道里侧朝街角走去,一拐弯突然钻进了一个门洞。现在他已经安安稳稳地待在奥尼尔酒店昏黑的套间里了,随后把他那张紫红色的激动的脸塞满对着酒吧间的小窗口,高声叫道:

“派特,给我来一杯黑啤酒。”

酒店伙计拿给他一杯普通黑啤酒。大汉一口气喝完,把一个便士放在柜台上,让酒店伙计在昏暗中摸索,自己则像刚才进来那样鬼鬼祟祟地退出了酒店套间。

黑暗由浓雾伴随着,淹没了二月的薄暮。大汉走过一栋栋房屋,到了办事处门口,心里嘀咕着能否及时把那份合同抄完。在楼梯上,他装出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气,重新走进办公室。

“埃林先生刚刚还在叫你,”主任厉声说,“你上哪儿去了?”

当众挨训,再加上刚跑上楼梯,方才又急忙灌下一杯黑啤酒,弄得他心很乱。要想在五点半之前抄完合同是毫无希望的了。带着潮气的黑夜已经降临,他渴望在酒吧间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欢饮,共度今宵。

他拼命抄写着,但钟敲五点,他却还有十四页要抄。该死!他完不了啦。他真想骂出口来,真想抡起拳头把什么猛打一阵。

他觉得有的是力气,可以单枪匹马把整个办事处扫荡一空。生活中的种种屈辱激怒了他……他能够私下找出纳透支吗?不,找出纳没用。……他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遇到那些伙伴,莱纳德、奥海勒闰和诺息·弗林。他的情绪晴雨表已经标明要有一阵放纵了。

他想得那么入神,因此他的名字一连被喊了两次他才应声。埃林先生和帕克正站在柜台外边,所有的职员也都转过头来,预料要出事了。大汉从办公桌旁站起来。埃林先生破口大骂,说是少了两封信,骂得如此难听,大汉好不容易才管住自己的拳头,没有朝面前这个三寸丁的脑袋上挥去。

“我一点儿不知道另外还有两封信。”他憨态可掬地说。

“你一点儿——也不——知道?”埃林先生说。他补充说,同时先向站在身旁的女士瞟了一眼,征求同意:“你以为我是个十足的傻瓜吗?”

大汉的目光从女士的脸上移到那个鸡蛋形的小脑袋上,接着又移了回来;几乎还没等他觉察到,他的舌头就找到巧妙对答的时机了:

“我以为,先生,”他说,“这样问我不合适吧。”

在场的职员们连呼吸都突然停了片刻,说这句俏皮话的本人也很吃惊。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到后来那拳头仿佛摇颤得跟电话机上的把手一样了:

“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马上离开这儿,要么你就向我道歉!”

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礼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先生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叫他多么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先生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

他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忽然,他摸着表链,想起了泰瑞·凯利当铺。就这么办!他怎么早没想起来?

他快步穿过夹道,当铺的店员说五先令,但是货主坚持要六先令。他喜洋洋地走出当铺,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大拇指和另外几个指头中间。街上挤满了下班回家的青年男女,衣衫褴褛的报童们跑来跑去。大汉穿过人丛,带着满足的心情观看这一片熙熙攘攘,同时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他的鼻子已经闻到了柠檬甜酒袅袅的香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着用什么词句把傍晚的风波讲给伙伴们听:

“就这样,我只是瞅着他——很冷静,你们知道,再瞅瞅他。跟着我又回过头来瞅瞅他——不慌不忙,你们知道。‘我认为,这样问我不合适吧。’我说。”

诺息·弗林正坐在戴维·伯恩酒店他向来坐的地方。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法灵腾喝了半杯酒,说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出色的趣闻。法灵腾也回请了一次。不一会儿,奥海勒闰和派迪·莱纳德走了进来,法灵腾把故事向他们又讲了一遍。奥海勒闰请大家喝了盅热麦芽酒,还讲了他在芳斯街凯伦公司怎样顶撞主任的事;但是他承认,他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法灵腾听罢,就叫伙伴们快把这盅酒喝完,他再请大家干一杯。

(周阿旋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戴帽子、飞快地下楼梯、鬼鬼祟祟地走路等举动看,法灵腾经常从工作当中脱身,他曾经有过多次的“临时出逃”。
B.“黑暗由浓雾伴随着,淹没了二月的薄暮”,既渲染了阴暗、神秘的氛围,也烘托了法灵腾焦虑不安的心境。
C.在法灵腾大脑未觉察时,他的舌头就找到巧妙对答的时机,可见真实的想法总有压抑不住的时候,郁积的情绪总要找到宣泄的机会。
D.法灵腾觉得办事处将要变成一个马蜂窝,因为马蜂对人的伤害与埃林先生可能对他实施的打击报复有类似之处。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一曲两阙”,指一支曲子分上、下两片,以比喻状写主人公前后不同的表现。
B.“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中间”通过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法灵腾对金钱的吝啬。
C.结尾通过对莱纳德、奥海勒闰、诺息·弗林等人的描写,说明法灵腾形象的普遍性。
D.本文借生活的一鳞半爪,勾勒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物,塑造其既可怜又可悲的形象。
3.作者在文中多次称法灵腾为“大汉”,有何用意?
4.《一曲两阙》是乔伊斯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家着意揭示的是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你如何理解“精神麻痹”?法灵腾的“精神麻痹”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孙子[注]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田忌亡齐而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材料二: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注]孙子:孙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战不胜A田忌B不进C战D而不E死F曲挠G而诛。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文中指正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然”意思相同。
B.之:文中指到、往,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意思不同。
C.德:文中指感激,与《荀子·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德”意思不同。
D.用事:文中指当权,与现代汉语词语中“感情用事”的“用事”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相邹忌与齐将田忌感情不睦,公孙闬趁机向邹忌献策,给田忌下套,最终,邹忌成功排挤走了田忌。
B.邹忌害怕田忌返回齐国,杜赫为邹忌出主意,杜赫劝楚王善待田忌,以求田忌回报,楚王听从了杜赫的建议。
C.齐宣王对随从很多的邹忌做官不满,反而喜欢随从不多的晏首,邹忌就用巧言误导齐宣王,导致齐宣王误会晏首。
D.齐宣王将被陷害出走的田忌召回,并让他做了将领,田忌与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擒杀了魏将庞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2)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
5.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请简要说明孙膑计谋的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