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1.请从上述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三种情感。
2.请结合原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023-01-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日夜不停的“疲劳轰炸”,几乎每日一百多架分炸四川各地,其目的在摧毁中国人的抗战心防。至十三日,一周之间,日以继夜,无六小时之间隔。重庆市内饮水与灯光皆断,人民断炊,无家可眠,如在炼狱,但在这种凌虐下,抗战意志却更为坚强。

有一日,日机轰炸沙坪坝,要摧毁文化中心精神堡垒,我家屋顶被震落一半,邻家农夫被炸死,他瘦弱的母亲坐在田坎上无休无止地哭了二天三夜。我与洪婵、洪娟(我爸爸好友洪兰友伯伯的女儿)勇敢地回到未塌的饭厅,看到木制的盆中白饭尚温,她们从厚厚的炮灰中摸出碗筷,竟然吃完了一碗才回学校。当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我们全家半坐半躺,挤在尚有一半屋顶的屋内。那阵子妈妈又在生病,必须躺在自己床上,全床铺了一块大油布遮雨,爸爸坐在床头,一手撑着一把大油伞遮着他和妈妈的头,就这样等着天亮……

那就是我最早的青春岁月的场景。死亡可以日夜由天而降,但幸存者的生命力却愈磨愈强,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也磨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也要发出怒吼。

(摘自齐邦媛《巨流河》)

1.选文第一段写敌寇的轰炸时间用了“至十三日”,而不是用“到13日”,作者为何这样写?
2.文中画横线部分,强有力地回应了前文“其目的在摧毁中国人的抗战心防”,请从句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12-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题
3 .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没有“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诗句中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三项是(     
①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②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③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④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⑤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⑥春晚妆初罢,遥天系玉钩。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
2022-11-30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教学质量诊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民国时期钞票),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1.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如何突出“我”的童真和义气的?
2.文末画波浪线处,从语法上看,既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又可以使用其名字“妞儿”,作者为何选择“妞儿”?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道白河是长白山下的一座小城,小得你在地图上很难发现他的存在。但每一个去登长白山的游客,只要在二道白河住过一晚,对这座小城大多难以忘怀,甚至在离开很多年以后,萌生再次去看望他的愿望。

小城少有高楼,低矮的砖混结构的房子随意地散落在二道白河的两岸,房前大多有木栅栏。各式各样的盆栽植物点缀其中,很多人家的窗户上爬满青藤,给整个小城平添了绿意。

小城一天的生活从清晨开始,即使是八月,二道白河的早晨也没有暑热。当你推开窗,一缕清凉扑面而来。如果是住在河边,你甚至还能望到河面上居然有一丝薄薄的轻雾。整个小城安静而清爽。你可以在一个薄雾缭绕的清晨,捧着一罐蓝莓汁从美人松路散步到植物园,也可以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无所事事地踱进一间属于你的咖啡馆,读梭罗的《瓦尔登湖》。直到不经意间抬头,山边的落日羞红了脸,仿佛做了什么错事,渐渐躲到黑暗里去了,只在天边遗落了一件金丝绒。

二道白河最让人流连的是他的晚上。夜幕降临,灯光慵懒,走在滨河路上,几只中华铁沙鸭缓缓游过,河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对情侣手拉手小心地走过晃荡的索桥,把一串银铃似的笑声抛向夜空。河边一间音乐酒吧里传来一位男歌手《三套车》的歌声,忧伤而苍凉……

遥远的二道白河,静谧的二道白河,梦中的二道白河,何时再投入你的怀抱!

1.文中对二道白河的称呼,先前一直用的是“他”,结尾处变成了“你”,这样写有何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妙处。
3.文中提到《瓦尔登湖》和《三套车》,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2022-09-24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众人来了。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1.探春在大观园的居所名称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探春的形象特点。
2.请结合第七十四回选文简要分析探春“不觉流下泪来”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1.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8 .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

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
D.坚强,纯洁,严以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里不断得到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B.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C.人在社会里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D.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3.作者赋予了“牛”和“马”深刻的象征意义,以下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牛百折不挠的坚持、就像生活中负重致远的可敬劳动者。
B.马如风暴,如闪电、代表着迅捷、有力但缺乏耐力的人和物。
C.山地马改变身形和习性无可厚非,就如同人终究也要适应环境。
D.牛象征着生活中实用的需要,马象征着生命中理想和超越的需要。
2022-05-2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阴历七月十五为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

古代中元节是“孝老节”,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孟兰盆节”。

不管是中元节祭祖,还是孟兰盆节的救母脱离苦海的          ,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七月半祭祖习俗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农历七月也称之为报恩月。

在传说中,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_____传统习俗中,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回家祭奠祖先;另一方面肃清街道,为魂灵让路,避免冲撞。传统民俗中,还会晚上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          。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也为了普渡水中的亡灵。

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初衷   古已有之   所以   漂泛
B.初心   古已有之   所以   漂泊
C.初衷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泛
D.初心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泊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B.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谨记教训,缅怀祖德,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C.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D.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3.最后一段划线部分反映了《乡土中国》中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填字母),并阐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差序格局   B.家族制度   C..长老制度     D.借助语言的社会       E.礼俗社会
2022-02-0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名校
10 . 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2022-01-31更新 | 71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