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新颖、语义深刻,请从词语选用和句式特征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023-09-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无论是才貌双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还是旷达豪放的_________,聪慧果敢的探春,__________的熙凤……几乎个个都不得善终。更有含辱投井的__________,蒙羞撞墙的司棋,___________的尤二姐……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拉开了红楼女儿悲剧序幕的,就是学诗的香菱。她在《红楼梦》开卷就向我们款款走来,其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经历被拐,被抢,三次改名,但无损她如莲清志。

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趁薛蟠外出而暂随宝钗搬入大观园小住,一入园她就向宝钗求教——香菱笑道:

“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随后,她又向黛玉求教——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惜春   胆大泼辣   玉钏   吞金自尽
B.湘云   世故圆滑   玉钏   悬梁自尽
C.湘云   胆大泼辣   金钏   吞金自尽
D.惜春   世故圆滑   金钏   悬梁自尽
2.面对香菱学诗的请求,宝钗黛玉给出的答案大不相同,试分析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乡时,故乡是青山绿水,让你魂索梦绕,恋兹念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经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世间经历了(①)的变化,从牛车土路到飞机高铁,从结绳记事到移动互联,从茹毛饮血到神舟飞天,人口也从过去的不流动、少流动到今天的大迁徙、常迁徙……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人们怎样迁移,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是(②)、亘古未变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不太有变动,即便社会变迁,浓厚的乡土情结不曾改变。曹雪芹的故乡在江南,《红楼梦》中,他(③)地提及江南风物,体现的是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黛玉看到薛蟠从苏州带回的家乡之物,触物伤情;妙玉将苏州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收在瓮里带到京城,饮的是精致的乡情;贾琏陪黛玉回苏州,带回了家乡的惠泉酒,王熙凤高兴地给贾琏乳母品尝……故乡的特产,对长期离乡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珍贵记忆。曹雪芹和他《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既不基层,也非附着在土上的乡下人,但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乡下人的血液,那就是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的深情。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语境,仿照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有人说,阅读《红楼梦》,是了解“乡土中国”的一座桥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重要概念,指在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产生的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请结合《红楼梦》原著,以“差序格局”的概念来解读王熙凤与下列人物的人际格局。
人物: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宝玉、林黛玉、巧姐
4 . 下列选项中,没有写到“月”的一句诗是(     
A.想见清虚殿,冰轮渐渐生。B.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C.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D.望舒可客不可孤,麴生可亲不可疏。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踌躇满志     洗尽铅华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C.如火如荼     趋之若鹜     虚怀若谷     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     纷至沓来     虚怀若谷     洗尽铅华
2.下列选项中与乡土文学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边城》——沈从文——京派——湘西茶峒
B.《故乡》——鲁迅——民族魂——闰土
C.《荷花淀》——孙犁——荷花淀派——水生嫂
D.《秦腔》——贾平凹——山药蛋派——三秦大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准确修改。
2023-08-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①旭日东升,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B《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②颠扑不破;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不断地年轻化、仪式化,被赋予新的内涵。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③附庸风雅: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④口舌之快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成语中,有三处使用有误,请写出序号并进行修改。
2.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提及茶事的文字有260余处,涉及很多有趣的茶礼茶俗。请结合原著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介绍《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从审美感发的角度,将境界分为实境与虚境。他认为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机统一。此说既融汇了十九世纪西方理想写实两派的文学创作理论,又结合了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争,同时与为理想派”“为人生派两大新文学创作潮流相契合。可见,其理论既有对西方理论的借鉴,

诗境的构造方式,从创作手法来看,亦无外乎王国维所说的两种:。所谓写境,偏重写实,合乎自然者多,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或人生忠实地描写或再现而创造出来的意境。作者极重视客观的真实,极逞状物写景之才力求摄自然之魂魄或神理,随物赋形,与花鸟共忧乐,作者用想象、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符合作者理想或情感的图景。造境与写境的分别,就像是理想写实二派的分别。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写境”的特点?(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是历史的伟大转折。在文中毛主席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B.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9 . 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一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治社会并不代表“文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
D.“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喜欢“刚毅木讷”性格的人,但“刚毅”与“木讷”二者兼有却不容易。《红楼梦》中的十分木讷,可是刚毅全无,成了贾府第一懦弱者;而则刚毅有余而木讷不足,她是兴利除弊的干才,但性情中缺少一点必要的“浑沌”;貌似刚毅木讷,可她的木讷不是憨厚而是冷漠。贾府中真正能称得上刚毅木讷者的,只有宝玉一人。……

1.填入上段文字空格处的人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甲——惜春;乙——探春;丙——迎春
B.甲——迎春;乙——探春;丙——惜春
C.甲——迎春;乙——宝钗;丙——惜春
D.甲——惜春;乙——宝钗;丙——迎春
2.将下面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省略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他不入国贼禄鬼之流的信念植根于心底,从未动摇
②这种憨厚似的刚毅不是形刚而是神刚
③但因为形态太柔,常被人误解,以为他是个弱者
④他木讷得被人称作呆子,自始至终不失憨厚
A.④②①③B.①③④②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