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
B.《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通过对湘江秋天景色的描写,由眼前之景想到革命的道路无比曲折,由此抒发了自己对革命未来之路的担忧之情。
C.《反对党八股》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重点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D.《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恍的梦境,并在这奇特的梦境之中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慨叹。
2024-03-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中秋的“清”“静”“悲凉”是郁达夫传统文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对破屋、槐树落蕊等寻常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他独有的审美体验。
B.《我与地坛》中“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那些建筑和景物,抚慰着作者的心灵,引发他对“生与死”以及“怎样活”的思考。
C.《荷塘月色》中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荷塘月色联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继而引起对江南的惦念,想让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山水游记,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文字素朴雅正,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反我国诗歌“悲秋”传统,多角度、多层次描写了橘子洲头艳丽而盎然的湘江秋景图,“争”“击”“翔”等动词,展现出万物矫健、自在的生机,自然引发了诗人主宰苍茫大地的信心。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宇宙高空的视角来凝望地球,鼓动大洋的伟力来推倒地球,展现大自然雄伟壮丽的图景;天风海雨的气势,自由的句式,鲜明的节奏,表现出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C.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望”字,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一个“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
D.李清照《声声慢》巧用意象,托物寄情。全词通过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消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2024-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效仿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于是在诗中写到梦中经过他曾歇宿的地方。
B.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虽多,但都与时事有关,十分贴切。诗人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也因此意深而味隐。
C.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描写了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悲凉愁苦的心绪。
D.《芣苢》全诗重章复沓,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劳动的喜悦。
2024-01-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列各句的艺术特色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淳朴宁静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描绘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动态感强烈。
D.“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反衬周郎,“雄姿英发”的周郎正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苏轼。
6 . 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即景抒情,借孙权和刘寄奴之典表达英雄不在、时光易逝的伤感。
B.下片追述历史,抒写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对朝廷出兵的警示告诫。
C.“烽火扬州路”和“佛狸祠下”用今夕场景对比愤斥宋朝的偏安之举。
D.全词的语言沉郁顿挫,意境恢弘博大,用典意韵深远,情感真切深沉。
7 . 下列关于“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活生动的,但往往比较零散,故而对资料进行整理就十分必要。
B.每个小组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应该全面涉及各种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
C.调查前要规划调查路线,确定调查重点。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
D.我们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时,要对材料做深入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023-11-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京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长城谣

席慕蓉(台湾)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①焉支: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②隘口:狭窄的山口。

A.第一节中的“无情”“蹲踞”“冷眼”,人格化地写出长城见证着历史的客观演进。
B.诗人在第二节中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长城深沉而炽烈的民族情感。
C.本诗语言质朴,诗人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D.本首诗歌使用了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使得行文更加自由,情感的抒发更加灵活。
2023-1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C.《登高》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氛沉郁悲凉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古今独步。
D.《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2023-11-11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嫁与周郎一事,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2023-11-1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