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表述,他与知府朱孝纯等人在乾隆三十九年除夕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在泰山日观亭上等待观看日出。
B.《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培育杂交水稻的感事迹,表现他为人类做贡献的高尚品质,被称种子达人。
C.《百合花》中的通讯员衣肩处那个裂口,共出现了3次,这个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物质生活的艰苦。
D.《致云雀》是世界著名的英国诗人雪莱(1792—1822)的作品,诗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忧伤的云雀形象,意蕴深刻比喻新奇。
2024-02-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较易(0.85) |
2 .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知道“三宝”是指哪三宝?(     
A.纸、砚、笔B.书、剑、琴C.佛、法、僧D.金、银、玉
2023-09-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3 . 清代文言小说集《笑笑录》中记载,清代诗人徐子云曾写过一首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请问,寺内有多少个僧人?(     
A.600名B.612名C.624名D.636名
2023-09-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容易(0.94) |
4 . 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元曲名家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
2023-09-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023-09-2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6 .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相同的一组(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23-09-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景物进行细腻地描写,写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B.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C.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这样划分,使景物描写细腻传神。
D.朱自清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语言看似普通,不做惊人之语,但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锤炼的。
2023-03-1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涉江采芙蓉》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马嵬(其二)》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C.诗歌《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是指这一乐章以山崩地拆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忧伤情绪就在这温婉中绵延。
D.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心情。
2023-03-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课内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描绘了太阳、山海、雪豹、蜘蛛等众多意象,其中,“蜘蛛”是诗人现实状态的写照。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都通过小小的蜘蛛得以表露。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
C.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D.《归园田居(其一)》开头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交代了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主要原因。
2022-10-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B.闻一多在诗歌《红烛》当中借用“红烛”的意象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表明了他们要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育“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的伟大抱负。
C.《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黑暗、庸俗的官场和现实,并且以其反衬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D.《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通过比喻和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人才越多越好。
2022-10-08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