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列对第一单元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B.《红烛》中“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小说《百合花》第6段中的“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一句,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固执。
D.“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细致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
2023-10-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蕴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C.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色的描绘,借景生情,指出了革命的道路曲折不平的道理。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来写人生奋斗,颇有双关之妙。
2023-10-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塑造了琵琶女技艺高超,美貌出众的形象。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是点题之笔。
D.《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作者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2023-10-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劳劳亭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消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2023-10-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2023-10-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注]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雄关漫道真如铁”中,“雄关”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023-10-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
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古诗词善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用了比喻,“铁骑突出刀枪鸣”用了夸张,“终岁不闻丝竹声”用了借代等。
D.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2023-10-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小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对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是说野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刹那的盛开,随着便是枯萎。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是说野花生命短暂,但仍然要盛开,他一点也不悲戚,有生命便要毫不保留地展开。
C.全诗寓意深刻,虽然仅仅写了荒原上的一朵盛开的野花,但蕴含于诗中的却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
D.这首诗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作者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观察,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人生的真谛。
2023-09-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统测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9 .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2023-08-27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热爱。
B.所谓“适俗韵”无非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陶渊明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
C.前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集中描写诗人辞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更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