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
2.“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022-10-08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矣。何以知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①邾,古国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则疏,誉之则亲          毁:破坏
B.多有所尤,所听必     悖:谬误
C.人有之者曰          :中伤
D.不足以公息忌之说也     :妨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知然耶          谁不食
B.为甲裳             乐羊我故
C.不以组                 私其亲
D.于杯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官为甲必以组
(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
B.窥面于盘水则圆
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
C.所自窥之异也
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
D.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指挥军队时就该忘掉自己的父母
4.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2)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6.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结合文本,谈谈给你的启示。
2022-10-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下列各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022-10-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若甚怜,而卒以祸
D.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2022-10-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歌,孔子和之。

《孔子家语·困誓》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                                           适:到,去
B.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C.吾命有所                                 制:制度
D.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          咎: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宋人围数匝                                以为利
B.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路弹琴                                不仁,如礼何?
D.带甲围孔子舍                            客得之,说吴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
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贫穷的人,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取得了智慧
C.由,何仁义之寡裕也
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D.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
4.根据上述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①以上材料都记录了“子畏于匡”这一事件,匡人围困孔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从《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中,你分别能看到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5.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论语》中“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理解。
2022-10-0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永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6 . 下列各选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青,取之于蓝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2-10-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致知在格物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待举,力行以待取。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①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②和:舒适。③沮:恐吓。④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①埃墨:灰尘、尘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B.儒有之以货财          委:推托
C.子贡以所             赍:携带D.穷改                    节:操守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怀忠信待举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B.自立有如此者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贡以饭告孔子               复众人之
D.吾信回也                         吴王使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4.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6.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2022-10-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九月发。

陵将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单于相             直:遇B.具言陵军无后       救:救兵
C.斩车辐而持之       徒:白白地D.群臣皆             罪:怪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愿得自当一队,分单于兵   诏陵九月发
B.陵搏战攻                           抑数万
C.击右贤王天山                    然其所摧亦足暴天下
D.陵将步卒五千出居延          单于遮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手下没有骑兵,李陵只能带领五千步兵去攻打单于的军队。
B.李陵和他的军队几次面对单于重兵围堵,异常勇猛,杀敌过万。
C.李陵手下的一名军候投降匈奴并泄露军情,改变了战斗的走向。
D.司马迁为李陵讲情,不仅未能使皇帝息怒,还使自己遭受腐刑。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②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5.司马迁在皇帝面前为李陵讲情时提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说明。
2022-10-06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治之于未乱
2022-10-0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